地方志与大辞典中的“哈尔滨”,“平地”起源之谜,可信度几何?

地方志与大辞典中的“哈尔滨”,“平地”起源之谜,可信度几何?"/

关于“哈尔滨”名称的“平地”说,确实在《哈尔滨市地方志》和一些地方文献或讨论中有所提及。这种说法认为,“哈尔滨”可能源于满语,意为“平地”或“平原”。
"这种说法的可信度需要辩证看待:"
1. "缺乏有力证据支持:" 虽然“平地”说是流传较广的一种解释,但它缺乏像“冬宫”说(源自“阿勒锦”意为“繁荣”、“兴旺”)那样确凿的文献或语言学证据。目前,关于“哈尔滨”名称的来源,最被广泛接受和引用的仍然是源自女真语或满语“阿勒锦”(或其变体,如“阿林”、“阿勒坦”)的说法,意指“繁荣”、“兴旺”或“高山”。
2. "地理环境的契合度:" 哈尔滨地处松嫩平原,这里是一片广阔的冲积平原。从这个角度看,“平地”说似乎有地理上的契合性,容易让人联想到其地理位置。然而,很多地名都是根据当地的地形、河流、历史事件或部落名称等命名的,并非仅仅因为地理特征。
3. "其他可能性:" 除了“平地”说和“冬宫”说(或“繁荣”说),还有一些其他的猜测或说法,但同样缺乏足够依据。名称的演变过程复杂,可能经历了音变、词义演变、不同

相关内容:

有一种说法,“哈尔滨“一词是蒙古语“平地“的意思。这一说法已经有100多年了,但是,在有关“哈尔滨”一词的解释中,被接受的程度比较低,究其原因,还是这一说法的内涵过于普通,对于一个后来演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的城市来说,人们不会相信它的名字这么如此普通。


有关哈尔滨“平地”说的来源如下:

哈尔滨,原本是哈喇宾,在蒙古族语中是“平地”的意思。此说法最早源于1913年《吉林地志》(魏声和撰):“滨江县,土名哈尔滨,往为松花江右滩地,江左傍近郭尔罗斯后旗界。蒙人以此地草甸平坦,遥望如哈喇,蒙语因称为哈喇宾。汉语讹传,又易喇为尔(土音喇、讷、尔、勒等字,俱无大区别)。设治顷以此地临江,且就土人之惯称,故名。”


在臧励和等编撰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31年5月版)里,也使用了蒙古族语“平地”说法,在哈尔滨条里的原文如下:“哈尔滨,即吉林滨江县治。本作哈喇宾,蒙古语平地也。北濒松花江,东带阿什河,地味腴沃,农产富绕,本一小村……”


提出质疑的观点是:“平地”说的疑点是蒙古族语“平地”称为“哈喇”,缺少后边的一个“滨”字发音,故此,这一说法只能成为“哈尔滨”一词的近十种说法中的其中之一,现在人相信的已经不多了。

当然,有人提出“平地”一说与哈尔滨附近地貌吻合,但是,纵观东北平原,到处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单单就给哈尔滨起一个“平地”的名字,是不是很难让人相信。

发布于 2025-10-11 20:42
收藏
1
上一篇:外蒙视角,揭秘蒙古国如何称呼我国 下一篇:云南多地突发寒潮,棉袄加身揭秘南来寒潮成因——气候信号分析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