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府”“宅”“家”“舍”“庐”“寓”的涵义各有不同,使用时切莫混用

原来“府”“宅”“家”“舍”“庐”“寓”的涵义各有不同,使用时切莫混用"/

你说得非常对!这些词语虽然都与居住空间有关,但它们的涵义、语体色彩和适用范围确实各有不同,混用会造成语义不准确或显得不够得体。
下面我们来逐一解析它们的涵义和用法:
1. "府 (fǔ)" "涵义:" 通常指高级官员、贵族或皇室的住所。也泛指规模宏大、等级较高的房屋或建筑群。在现代汉语中,也常指政府机关的办公处所。 "特点:" 等级高、规模大、身份象征。 "例句:" 古代:丞相府邸、王府。 现代:市政府、省府。
2. "宅 (zhái)" "涵义:" 指一般人家,特别是规模较大的、成套的住宅或院落。也指官吏的住所(相对于“府”而言,等级略低)。 "特点:" 指一般的、有一定规模的住宅,是家庭生活的核心场所。 "例句:" 老宅、大宅门、安居乐业。
3. "家 (jiā)" "涵义:" 这是最常用、最核心的词。既可以指家庭成员(一家人),也可以指他们居住的处所。还可以指某个团体、

相关内容:

在一些历史书籍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道具上写着“某府”“某第”之类的词句。在一些文章中也常有把人物的住所称作“府”。这是错误的,因为古代“府”、“第”、“宅”有着很大的不同。



旧时称大官、贵族的住宅,现在也称某些官宦居住的地方,也可用于身份比较尊贵的人物住居之地,也是住宅之地的一种说法。



生活比较富裕的人的住处,宅院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三进”、“四进”,就是三排、四排。



普通人住宅的统称。在宋朝亲王叫府,余官为宅,庶民为家。




指人们的临时住处,也就是古代接待人的地方。



指临时搭建的简陋住室,没有梁柱,没有门楣,类似今人所说的茅屋、窝棚。



本是寄居的意思,后来称自己家居之外的住所为寓所或某寓。


各有各的涵义,不可乱用。

发布于 2025-10-10 14:13
收藏
1
上一篇:说文解字探幽,府、麻、廪、废、子五字寻源 下一篇:行政区划迷思,探究“地级市”名实不符的BUG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