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风味新吃法!西葫芦这样做,清爽低脂,云南人独享绝技,你尝过吗?

云南风味新吃法!西葫芦这样做,清爽低脂,云南人独享绝技,你尝过吗?"/

哈哈,您这个说法很有趣!确实,不同地区对于同一种食材的烹饪方式差异很大,这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的一部分。
关于云南的饮食特色,它以"酸辣鲜香、注重食材本味、善用菌类和野生资源"而闻名。比如过桥米线、汽锅鸡、野生菌火锅、各种米线等等。
西葫芦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在云南的餐桌上也很常见。不过,要说像您说的“吃西葫芦的方法太绝了”,可能需要具体指明是什么样的做法。
通常,西葫芦在云南可能以以下方式出现:
1. "清炒或白灼":突出其清爽的本味,简单调味,如蒜蓉炒西葫芦、清炒西葫芦丝等。 2. "做馅料":比如包馅的粑粑(类似于包子或馅饼),或者做西葫芦馅的饺子、馄饨。 3. "炒鸡蛋":西葫芦炒鸡蛋,简单家常。 4. "酿西葫芦":在西葫芦瓤里填入肉末、豆腐等馅料再蒸或炒。 5. "西葫芦面":将西葫芦擦成丝或打成浆,和面制作成类似面条或饼的形状来烹饪。 6. "汤品":比如西葫芦蛋花汤、西葫芦菌子汤等。
"“清爽低脂

相关内容:

【来源:云南疾控】

西葫芦是人们日常中非常常见又实惠的一种蔬菜,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它其实热量还非常低,堪称“天然减脂菜”,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推荐一种能够大大发挥西葫芦低热量优势的做法,健康又美味~

01

低热量、水分多,还补维生素K

西葫芦,别看它名字里带“葫芦”两个字,其实它是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属于南瓜的一种,原产于北美洲南部,别名美洲南瓜。

一般情况下果实为淡绿色,新鲜的西葫芦水分含量高达近95%,和水灵灵的黄瓜不相上下,不仅饱腹感强,在炎热的天气下食用清凉又解渴。不仅如此,西葫芦的热量也超低,只有19千卡/100克,相当于苹果热量的近1/3,这对于减肥人群来说非常友好。

《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显示,西葫芦的维生素C含量只有6毫克/100克,而2021年发表在《北京农学院学报》上的一篇文献提到,有研究人员选择了6个西葫芦新品种和2个市场品种进行了试验,发现不同品种西葫芦的维生素C含量跨度较大,为9~17毫克/100克。这含量和黄瓜、白瓜、葫芦、冬瓜差不多,比丝瓜(4mg/100g)略高。

另外,西葫芦的维生素K含量还算不错,为35微克/100克,几乎是丝瓜的近3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每天维生素K的适宜摄入量是80微克,吃半个西葫芦(100~125克)可满足一般成年人每天近50%的维生素K需求。

02

西葫芦的美味吃法

西葫芦的吃法很多,最常见的可能是西葫芦炒蛋、西葫芦鸡蛋饼,但今天想安利给大家一种西葫芦的新吃法,健康还美味——“空气炸锅西葫芦”。

如果你吃过云南烧烤,可能知道云南有一个经典烧烤单品“烤小瓜”,就是以西葫芦为原料烤制的,非常清爽解腻。

在家完全可以用空气炸锅来复刻,具体做法是:

将西葫芦洗干净后切厚片(约1指厚),喷少量油,放入空气炸锅180℃先烤10分钟,再翻面继续烤10分钟,出锅后可以撒上自己喜欢的调味料,比如烧烤料、孜然粉、黑胡椒粉、辣椒面等,直接开吃。

这个做法的精髓是,西葫芦一定要切厚片,你会体会到跟平常炒西葫芦完全不同的口感,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还能保留西葫芦本身的清甜。而且这个做法用的油和调料都不多,非常适合现在想要减脂的朋友,吃一些热乎乎的食物,免去“干啃绿化带”的痛苦。

图源:AI生成

关于西葫芦,还有一个传言是,“炒西葫芦产生丙烯酰胺,会致癌”。这可能是源于2013年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报告中显示,炒熟的西葫芦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是360微克/公斤。

实际上,只要是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经过了120℃以上高温烹调就会产生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属于2A类致癌物——2A类致癌物是指可能对动物致癌,但没有证据表明会对人体致癌,生活中常见的红肉、油炸食物也都是2A类致癌物。

根据我国《第六次中国总膳食研究》数据,我国人群平均丙烯酰胺摄入量是0.175微克/千克体重/天,换算成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相当于是10.5微克/天,总体摄入量还是很低的,完全不用太担心会有什么危害。

03

发苦的西葫芦,别吃!

西葫芦口感大多清爽甘甜,以此深得人心。但也有少数西葫芦吃起来发苦,遇到这种西葫芦一定不要吃。

2015年就有一则报道称:德国的一名男子,因大量食用邻居自种的发苦的西葫芦后,中毒身亡。

2020年,发表在《德国医学周刊》上的一篇报道称:一名66岁女性患者在摄入有苦味的西葫芦后,因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嗜睡以及恶心、呕吐和便血等症状而被送往急诊室。经医生诊断是因食用含葫芦素的发苦西葫芦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并伴出血性结肠炎。

西葫芦的苦味与葫芦素类物质密切相关,部分葫芦科植物果实品种在特定生长条件下(如土壤因素、低温或高温环境、不同基因型的品种天然杂交、授粉不良、激素使用不合理等)会积累葫芦素,导致果实出现苦味。

葫芦素作用于人体,会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眼花、步态不稳、定位不准等症状,还可刺激胃肠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严重会致命。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安全中心也特别提醒过:葫芦科果实可能会含有大量葫芦素,有苦味的葫芦科果实摄入过多会引起身体不适,应避免食用味道变苦或有异常味道的瓜菜。

为了安全起见,如果在吃西葫芦的时候品尝到了明显的苦味,就该警惕了,很可能含有大量葫芦素,扔掉别吃。

/健康科普

来源:科普中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发布于 2025-10-10 12:11
收藏
1
上一篇:答应我,来云南一定要尝遍这365天的美食盛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下一篇:欢乐泼水节,共庆传统佳节,畅享水花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