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传承,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揭秘家族财富传承的最佳“导航系统”

解码传承,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揭秘家族财富传承的最佳“导航系统”"/

“富不过三代”并非铁律,但确实是一个普遍观察到的现象。它背后往往是财富所有者及其家族在管理、传承和适应变化方面遇到的挑战。要打破这个魔咒,需要一个系统性的、以长期主义和适应性为核心的“导航系统”。这个“最好的导航系统”并非单一工具,而是一套结合了"战略规划、能力建设、文化塑造和持续学习"的综合框架。
以下是构建这个“导航系统”的关键要素,即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密码”:
1. "明确且负责任的“航线设定”:战略规划与愿景" "长期愿景:" 家族需要超越短期利益,确立一个清晰、共享的长期愿景和价值观。这个愿景不应仅仅是财富的保值增值,更应包括家族希望对社会、社区做出的贡献,以及财富传承的终极目标(如家族企业、慈善事业、社区影响等)。 "家族宪章/家族契约:" 制定具有法律效力和道德约束力的家族宪章或契约,明确家族治理结构、决策流程、财富分配原则、成员权利与义务、冲突解决机制等。这为家族事务提供了基础规则,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混乱和纷争。 "风险管理与退出策略:" 识别并规划应对潜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运营风险、家族内部风险等),并设定清晰的商业或财富退出策略,确保财富

相关内容:

举世瞩目的93阅兵还时常在脑海萦绕,压轴的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经过天安门广场时,“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的解释声,令多少人激动激荡!每每听到“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作为航天爱好者,总要想起保证这种“快递”必达的主要功臣之一——我国著名的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想起他的的父亲——梁启超,想起梁氏家族的极不平凡和极具影响。

梁启超作为“维新先驱”和“思想巨擘”,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我曾两次造访广东新会的梁氏祖居。那里不仅以陈皮闻名,更因梁启超家族的家教家风而令人们深深感动感慨。

梁思礼1924年出生,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他有一个可爱的昵称——“老白鼻”,据说是老baby的意思,这是父亲梁启超对这个“老幺儿”的亲切称呼。

这位原本可以享受安逸生活的“名门之后”,却选择了一条艰苦的航天报国之路。1941年,17岁的梁思礼怀揣母亲拼凑的400美元,远渡重洋赴美留学。 在那里,他放弃奖学金,转入以“工程师摇篮”著称的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就是后来是无线电系,主修无线电专业。毕业后毅然放弃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转到辛辛那提大学继续求学就读自动控制专业,只为早日学成回来“实业救国”。


1949年,刚刚获得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的梁思礼决定尽快回国,不久登上了驶向中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在海上航行途中,他和同伴们从广播里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旗是五星红旗的消息时,兴奋至极,他们用红布和黄纸自制了一面大五角星在中间、小五角星在四个角的心目中想象出的五星红旗,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回国后,梁思礼投身到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之中,成为我国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他领导和参加了多种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成功研制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捷联惯导系统,为我国战略导弹“惯导化”开辟了道路。

他担任地地战略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首次采用惯性平台计算机方案。他开创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航天事业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1962年3月2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东风二号导弹发射失败,起飞后不久就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最后坠毁在发射阵地前300米的地方。

这次失败,对梁思礼和整个团队打击很大。但他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终于在1964年6月29日,将改进后的东风二号导弹发射成功。

正是这次失败,让梁思礼认识到导弹这么复杂的东西,必须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搞,推动了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问世。

他提出:“导弹的质量和可靠性首先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最终是管理出来的。而不是试验出来的、也不是统计和分析出来的。”


梁思礼的成就不是孤立的,而是梁氏家族家风的生动体现。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中,三个成为院士,个个成就非凡。 梁启超生前曾说:“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这句话指引了梁家九子女的人生路。梁思礼曾动情地说:“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数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


尽管梁启超在梁思礼不到5岁时就去世了,但梁思礼认为:“父亲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

在梁氏家族,“爱国救国”几乎是九个子女的“胎记”。梁思礼的哥哥姐姐们,都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姐梁思顺,中国诗词研究专家,曾任大学教师和中央文史馆馆员;二哥梁思成,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是古建筑研究先驱者之一、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后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名声很大;三哥梁思永,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曾任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身患重病依然潜心研究、抱病拼命工作,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四哥梁思忠,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官学校,回国后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因病早逝;三姐梁思庄,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推动现代图书馆体系规范化。五哥梁思达,经济学家,长期从事金融研究工作,参与科学院经济所编写《中国近代经济史》;五姐梁思懿,社会活动家,是抗日救亡运动骨干,梁思礼与她同时同船回国,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六姐梁思宁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新四军。


从参观梁氏祖居、梁思礼事迹展览,和梁思礼院士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的了解中,深刻感受到良好家风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为国家民族奋斗,这在梁氏家族中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传统。梁启超子女大多有留学经历,但都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兴趣引导发展,梁氏家风的一个重要特点。梁启超提倡“趣味教育”,认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他从不强迫孩子被动接受事物,而是通过热烈讨论,启发思维。


谦恭勤慎的处世态度,梁氏家风的又一鲜明特点。梁氏家训“接物谦恭,修业勤慎”影响了世代族人。待人要恭敬谦逊,学习工作要勤奋谨慎。

从梁启超的“饮冰室”,到梁思礼的航天器,梁氏家族用百年的时间,诠释了什么是家国情怀。梁思礼说过:“我研究的导弹是用来保卫我们自己的国家的”。 这句话简单朴实,却道尽了一位航天人的初心与使命。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客户端查看)
发布于 2025-10-10 09:43
收藏
1
上一篇:全网精选,靠谱抖音导航,哪个平台用起来最得心应手? 下一篇:香港必尝十大美食,吃遍才算真正来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