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徒步探险,别让冲动成冒险,学会适时留步

马上评|徒步探险,别让冲动成冒险,学会适时留步"/

“马上评”这个标题本身就很有意思,带着一种紧迫感和即时性,似乎是在对某个刚刚发生或正在热议的现象进行快速评论。而评论的核心观点是“探险不是冒险,徒步要学会留步”。
这句话点出了几个关键概念:
1. "探险 (Exploration) vs 冒险 (Adventure):" 这两者经常被混用,但评论者显然想区分它们。探险通常带有探索未知、发现新事物、增加知识或经验的意味,可能需要专业的准备、技能和知识。而冒险有时更侧重于刺激、挑战、甚至是不计后果的鲁莽行为。评论者认为,真正的探险是经过深思熟虑、有准备、有目标的,而“冒险”可能缺乏这些,甚至带有一定的鲁莽和自我牺牲色彩。因此,探险需要“留步”,意味着需要规划、尊重环境、量力而行;而冒险则可能意味着不顾一切地向前冲。
2. "徒步 (Hiking/Trekking):" 这是具体的活动形式。评论将徒步纳入讨论,可能是在批评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的徒步风气,比如过度追求打卡、忽视安全、破坏环境、盲目挑战高难度路线等。
3. "要学会留步 (Learn to Pause/Stop):" 这是核心建议。它包含了几层意思: "安全考量:" 在感觉危险、体力不支或天气突变时,停下来评估情况,确保安全。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这是一场教训极其深刻的“违规徒步探险”事件。

10月5日中午12时许,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公安局接到紧急报警:多名徒步爱好者从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百花掌区域,私下进入祁连山区冷龙岭区域,并在门源县老虎沟高海拔区域受困,其中1人受伤。10月7日12时20分许,搜救工作完成,累计转运被困人员251名,1名被困人员因失温及高原反应遇难。

200多人被困的消息一经报道,迅速在网络引发关注,人们的心为此揪着,等待和期盼着救援结果能够“有惊无险”。与此同时,一抹疑虑也挥之不去:对这场“私下”的徒步活动,谁来负责?还能进一步采取怎样的措施,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此事留下了哪些警示?

很多人对祁连山老虎沟可能没有概念,其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形复杂、气温低、通讯薄弱,且存在山洪、雪崩、野生动物侵袭等风险。此前,青海省已明确禁止在未开发区域开展徒步、探险等活动;就在9月10日,青海省文旅厅还特意发布了安全提示。

奈何有些人就是不听劝。近些年,徒步探险已经发展为一种大众运动。然而很多人还是没能搞明白,徒步真正的意义,在于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瑰丽,在于感受周边环境的过程,而不是粗陋的“我能到达别人不能到的、别人不知道的地方”。

比如,一些人之所以去老虎沟,就在于这里的12号冰川是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冰川,而“探寻冰川”是近些年在社交平台颇为流行的一种徒步探险活动。但是探险不是冒险,徒步也要学会留步,不能去、不该去的地方绝不去。这是基本的安全红线和文明旅游的底线。

一定要认识到,违规进行徒步探险活动,其危害不只是可能的人身风险,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救援成本,更在于向社会传递错误的旅游价值观。尤其是,现在的徒步爱好者中,不少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其中不乏未成年人,家长错误的行为示范与引导,不利于孩子构建正确的旅行观念和生命意识。

前些年,一些社交平台上泛滥着不少保护区、危险区的“打卡”“种草”信息,曾引发社会热议和批评,随后管理部门和平台都对此采取过一些措施。这次,当地官方通报也特别提到,近期青海将进一步加大网络巡查力度,重点监控社交平台发布的违规探险招募信息。从线上到线下,安全防线仍需进一步织牢织密。相关社交平台也应该积极履行属地责任,管理好相关博主及违规信息,可以有“种草”,但绝不能种“毒草”。

对于违规探险活动的组织者,是否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也是接下来应该探讨和明确的问题。此前,不少地方的管理部门对于类似违规行为,多采取罚款、行政拘留等措施,也有驴友被景区“终身禁入”。这次造成了伤亡,且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该追究的责任一点不能少。

也只有好以上这些问题,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警示意义。

澎湃首席评论员 与归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发布于 2025-10-10 07:58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旅行真谛,那些需多次旅行方悟出的奇妙之事,为何我独缺慧眼! 下一篇:头条 | 什么美食最能代表广西?来广西必尝的这些特色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