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跃龙门,探寻那神秘“龙门”的传奇之地

鲤鱼跃龙门,探寻那神秘“龙门”的传奇之地"/

“鲤鱼跳龙门”这个成语里的“龙门”并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有形的山口或峡谷。它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指的是"科举考试中进士"这个极其困难但又非常重要的关卡和目标。
所以,这里的“龙门”具体可以指:
1. "科举制度中的“进士”":在古代中国,通过科举考试,尤其是殿试,成为“进士”是读书人获得最高荣誉、进入仕途最关键的一步。能够成功“跳过”这个龙门,意味着通过了最艰难的考验,获得了功名。这个考试过程就像鲤鱼需要逆流而上,跃过瀑布一样艰难。
2. "比喻性的重要关口或挑战":后来,“鲤鱼跳龙门”也引申为比喻"克服巨大困难,获得成功或地位提升"。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下,“龙门”可以指代任何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成功跨越的障碍、门槛或目标。比如,进入顶尖大学、获得某个重要职位、实现某个重大的人生目标等,都可以被称为“跳龙门”。
"总结来说:"
“鲤鱼跳龙门”中的“龙门”主要是指"科举制度中通过进士考试获得功名的那道关卡",象征着"极其困难但极具价值的成功目标或重要关口"。它不是一个地理上的真实地点。

相关内容:

春节常有“鲤鱼跳龙门”的年画,两尾可爱的大胖鲤鱼乘风破浪,努力朝着巨大的龙门跳去。一跃而过者,便化为苍龙,腾飞九天之上。鲤鱼跳龙门象征不屈的精神,逆流而上,愈挫愈勇。

鲤鱼跳的这座龙门,有两个出处,一是洛阳伊阙,二是黄河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的龙门(禹门口),我们来看看黄河上的龙门。

黄河在前套平原,受吕梁山脉阻挡,流向由西-东改为北-南,角度约为90°,形状是一个弧形。黄河东岸是吕梁山脉,黄河西岸是陕北高原。陕西和山西大体上以黄河为界,河东是山西,河西是陕西。

黄河过壶口瀑布后,来到山西运城河津市和陕西渭南韩城市之间的龙门。龙门又称禹门口,大禹治水,曾在这里修水利工程。古代龙门一带有山脉阻挡,黄河形成一片汪洋,气濛濛而雾蒸,声隐隐而雷激。大禹凿山断门,黄河咆哮着穿过龙门,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在龙门山附近,黄土丘陵忽然下沉为平原,地势骤然下降,河道豁然开朗,变得宽阔,看上去像一个狭长的湖泊。

每年春季,大海与黄河中的鲤鱼(或为鲟鱼)会上溯产卵,鱼群来到龙门,向上跳跃。鲤鱼在惊涛骇浪中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蛟龙是众鱼之首,能率鱼飞,也将杰出人物称为“人中龙凤”。古代寒门学子考上了举人、进士,甚至高中状元、榜眼、探花,可谓鲤鱼跳龙门。六年衣破帝城尘,一日天池水脱鳞。

现代学生努力学习考上名牌大学,人们常用这句俗语来评价:鲤鱼跳龙门。

然而龙门以北流速较大,水流湍急,能够跳跃到龙门以北的鱼儿如凤毛麟角。激浪诚难溯,雄心亦自凭。风云潜会合,鬐鬣忽腾凌。成千上万的鱼儿在河面翻滚,雌雄追逐,长达数里。远望一片红光,又称赤河。

鱼儿为了跃上龙门,锲而不舍,不肯放弃,在龙门前努力跳跃。龙门赤河,三日不绝。鲤鱼纵是凡鳞鬣,得在膺门合作龙。

古人一旦跃上龙门,得以飞黄腾达,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若一朝君子豹变,千古名立,永无涸辙之忧。紫甲环腰一品红,张鳞舞爪雨云从。

不过绝大多数人都很难跃上龙门,无法实现抱负。风吹金榜落凡世,九天敕下多狂醉。

唐朝李白的《赠崔侍郎》: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李白仗剑行天下,杯酒向天歌,做不成宰相,好像鲤鱼头额碰触石壁。李白官场失意,便回去和老友们对酒高歌,李白何尝不是众多没有跃上龙门的鲤鱼。

古代的龙门,黄河东西不通车马,自古为“大河之要津,(黄河)中游之险塞”。后来龙门东西两头修了渡口,成为关中(陕西)与河东(山西)的战略要道,历代兵家欲争陕、晋者,无不争雄于龙门。

隋唐时期,李渊从太原起兵攻长安,李世民过河攻刘武周,走的都是龙门这条路。

现在的龙门,仍然处在交通要道上,G108京昆线(北京-昆明)、G327连固线(连云港-固原)在龙门横穿黄河,G5(京昆高速之西禹高速)则在龙门以南七千米处横穿黄河。

来源: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作者:地图弟

编辑:潘茜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布于 2025-10-08 23:58
收藏
1
上一篇:龙门石窟,探寻龙门山命名之谜 下一篇:广东省龙门县,位于广州市与惠州市之间,区位调整背后的五次波折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