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招一个烧烤师傅,工资开到八千都没人搭理我。

”

昨晚,郑州二七塔下新开的“炭小匠”老板老赵在群里甩了张招聘截图,半小时不到,下面一排“+1”。

就在他焦头烂额的时候,隔壁家 70㎡ 小店 4 月账本人力支出只有 2.8万,外卖占比却冲到 52%,净利润反涨 25%。

差距在哪?

就一条:人家把“人”拆成了“人机混合体”,而我们还在跟 2019年的岗位表死磕。

先说最扎心的。

老赵店里 3 个烧烤师傅,两班倒,每人 7500,光这块就 2.25 万。

隔壁直接砍成 1 个主厨 + 1 台“烤立方”,机器一次性 2.6 万,能用 3年,平摊下来月折旧 720 块。

主厨涨到 9500,再加一个 5000 块的“设备管理员”——其实就是 98年的小程,原来在后厨搬盘子,培训 3 天学会补签和清灰,工资比师傅少20%,但活轻、时间碎,他乐得接单跑腿。

一串羊腰子 8 分钟 180 串,机器自动翻、自动撒料,口味偏差不超过3%,点评里“烤糊”差评直接清零。

外卖更狠。

老赵让服务员“顺手”打包,错单、撒汤、超时,平台扣分到想哭。

隔壁单独招了个兼职外卖岗,底薪 2500,每单抽 0.8 元,晚上 6 点到 10点专职守在出餐口。

人家把“满减”当成游戏打:15 减 12 的引流套餐,毛利只降4%,可流量曝光翻了 3 倍;差评 30 分钟内电话+红包,回头客复购率飙到48%。

就这一招,外卖月销从 800 单涨到 3200 单,人没多一个全职。

再说合规。

今年 4 月起,郑州抽查健康证,没有食品安全员直接罚 5000。

老赵店里让店长兼任,结果台账记得像鬼画符,被二次警告。

隔壁把备餐组长送去考了个证,培训费 380,政府还补贴 300。

每天关店后 20 分钟,把进货、报废、测温 3 张照片上传小程序,完事。

监管来查,手机一递,秒过。

最让老赵心里滴血的是“闲人”。

周末爆满,周一到周四空成鬼城。

隔壁用青团社叫兼职:周五周六 3 个钟点工,18 元/小时,干 6小时,比养全职便宜 30%。
旺季人效 42%,淡季不养“闲神”。
中央厨房更绝,3 家小店合租一间 30㎡ 冷库,统一切串、腌料,损耗降20%,口味误差直接锁死。
每家每天省 2 小时备料,服务员顺手就能烤简单串,突发 20桌团建也不慌。
账算到最后,老赵沉默。
传统 80㎡ 店:4.5 万人工 + 0.4 万罚款风险 + 外卖流失 = 月净利 1.2万。
隔壁“人机混编”:3.6 万人工(含折旧)+ 0 罚款 + 外卖增量 = 月净利 2.8万。
差一倍多。
烧烤早不是“围着炉子加人”的年代。
谁先把师傅换成算法,把岗位拆成乐高,谁就能在 7500都招不到人的夜里,照样把串香飘到马路对面。
老赵掐了烟,蹦出一句:
“再招不到人,我就让机器上桌,谁跟钱过不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