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探寻成语里的福建故事
我们来聊聊成语“衣带渐宽”背后的故事,这个成语与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紧密相关,而柳永的人生经历,虽然不一定直接发生在福建,但与福建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成语:衣带渐宽 (yī dài jiàn kuān)"
"字面意思:" 衣服的腰带越来越宽松。
"引申义:" 形容人因为忧思、思念或过度努力而消瘦憔悴。
"出处:" 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故事背景:柳永与他的“愁”"
1. "柳永其人:"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词宗,以其词
相关内容:
“衣带渐宽”出自宋·柳永《蝶恋花》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苏轼《蝶恋花》词亦云:“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柳永(约984年一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者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推崇柳永词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并将之作为做学问的第二种境界。可见,柳永的词笔能作温存销魂的婉约文字,也能作渊深海阔的豪纵笔墨,也有发人深省的隽永之思。
来源:“闽人智慧”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