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武汉途中的伏籽桥。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刘彦谷
伏籽桥,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护士,从武汉“战疫”归来后,原本就比较“苗条”的她,因过度劳累,加之原本就肠胃不好,足足瘦了8斤,看着让人心疼。
衣带渐宽终不悔——伏籽桥在“战疫”一线的坚守,是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的美丽缩影。“在漫漫长夜里,我要用我的清醒,守护患者们的安睡!”伏籽桥的日记中,一句朴素的话,将她勇往直前的决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冰冷的空气 未能冷却心中的热情
1月28日凌晨6点半,天还未亮,伏籽桥已赶到广元市政府门口,和队友们完成了集结。献花、留影、动员、出发……伏籽桥说,这天,亲人、朋友的留恋,无法牵绊他们前进的步伐,“潮湿、冰冷的空气,未能冷却每个人心中的热情”。

在医院上夜班的她。
虽然家人为她解除了后顾之忧,但伏籽桥出发后还是有些顾虑:未来会怎样?也许会胜利归来,也许会不幸感染,也许再也回不了家乡、再也见不到亲人。一路上,伏籽桥想过很多问题,但当飞机起飞后,她从此义无反顾,望着脚下静静的浮云,心绪也逐渐安宁下来——武汉,我们来了!
“保护好我们自己,才不会给武汉和家乡人民添麻烦,才能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抵达武汉的第一个夜晚,伏籽桥紧张而又忙碌,许多准备工作都必须在当天完成。忙完一切,已是次日凌晨,伏籽桥给家人报了个平安,枕着家人关怀的话语,她很快进入梦乡。
用我的清醒 守护患者的安睡
到抗疫前线的第一天,伏籽桥记忆尤为深刻的场景是:武汉协和红十字会医院的医务人员连续战斗多天后,已经撑不住了,见到来自四川的“援兵”后,好多都哭了——哭声中充满感动和喜悦。
接过“接力棒”,伏籽桥觉得“医务人员总是那么紧缺”,因为从进入医院工作以来,她在短短8天时间内已经开始了第二轮的连续四个夜班的值守。值班期间,伏籽桥没办法休息,因为她负责的病区全部都是重症患者,容不得丝毫懈怠。

悉心照顾患者。
换班当天,病房新来了一位患重症的阿姨,接班时,患者的氧饱和度开始下降。凭借专业的知识和判断,伏籽桥果断为她进行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患者氧合逐渐上升,生命体征渐趋平稳。不料,一个小时后,这名患者又出现了氧合下降的情况,伏籽桥直奔病房,很快便发现了问题:原来是患者面罩下的鼻氧导管发生了移位。
“阿姨渐渐进入了梦乡,我紧绷的心弦得以放松下来,再次坐到电脑旁继续工作。后半夜很困,但无法入睡,也不能入睡。”伏籽桥在自己的日记中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在漫漫长夜里,我要用我的清醒,守护患者们的安睡!”

离开武汉前的留影。
患者不幸离世 哭得像个孩子
长期过度劳累,加之原本就肠胃不好,伏籽桥在武汉“战疫”的50多天里,体重在不经意间就减了8斤。先前,她从广元携带的药物,很快就用完了。为了保证自己能继续坚守,她特意让家人通过快递的方式给他寄了8盒药物,为打“持久战”做足充分准备。
“在疫情面前,很多事情是无奈的。”伏籽桥告诉记者,她护理的一位患者,入院时可以自己行走,生活也能自理。不料,第二天他的病情加重,转入了ICU病房。第三天,这位患者就离世了。这是伏籽桥护理的患者中,第一个死亡的病例。得知消息后,伏籽桥瞬间崩溃,哭得像个孩子。
“作为一名护士,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只有自己身体健康,才能照顾好患者。”从那以后,伏籽桥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即便肠胃在“饭点”不舒服,也要强制自己按时按量进食。
回到广元后,伏籽桥每天坚持步行30多分钟上班,生活也变得特别有规律。伏籽桥说,她一定要把消失的体重找回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