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能否从“世界车间”迈向“发达国家”,崛起之路探讨

越南能否从“世界车间”迈向“发达国家”,崛起之路探讨"/

越南能否“快速崛起”,从“世界车间”转型为“发达国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种因素,既有巨大的潜力,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潜力与优势:"
"年轻且充满活力的人口:" 越南人口年轻,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且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稳定的政治环境:" 越南政治体制稳定,政府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和规划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积极的经济政策:" 越南政府积极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 "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相比于中国等制造业大国,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仍然较低,对跨国公司具有吸引力。 "良好的地理位置:" 越南位于东南亚中心,毗邻中国和东盟国家,具有发展区域贸易和物流的潜力。 "外国直接投资(FDI)持续流入:" 越南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尤其是在电子、纺织、鞋类等领域,为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 "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 越南加入了多个自由贸易协定,如CPTPP和EVFTA,为出口创造了更多机会。
"挑战与风险:"
"基础设施落后:" 越南的基础设施,如交通、能源、水利等,仍然相对落后,制约

相关内容:

“2045年,越南将成为发达国家!”

当地时间9月23日,越南主席梁强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放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听到这个消息,吓得我赶紧查了下越南的经济数据。

你还别说,单从数据上来看,确实相当亮眼。在去年全球经济一片哀嚎的时候,越南的GDP增速居然达到了惊人的7.1%,总量冲到了4763亿美元。

进入今年,这股势头丝毫没有减弱,仅仅是上半年,吸引到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就高达215.1亿美元,同比暴涨32.6%,是自2009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贸易更是猛得一塌糊涂,单单上半年的进出口总额就干到了4320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76.3亿美元。一时间,全世界的热钱跟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开始疯狂涌入越南。

华尔街的报告把它捧上了天,制造业的订单更是淹没了它的港口。

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虽然因为全球经济不景气,稍微调低了预期,但依然给出了6%左右的增长预测,这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绝对是鹤立鸡群。

这股势头,看起来锐不可当。

也能看出,一直狂抄我们作业的越南,太想“进步”了。

这也不禁让人疑惑:

越南,这个我们一直以来的穷邻居,到底有没有可能快速崛起,挤进发达国家的俱乐部?

今天,咱们就来把越南这本账,给算个明明白白。

“世界工厂”的入场券

要看懂越南的纸面崛起,我们得先把镜头拉到越南北方一个叫北宁省的地方。

2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业省份,紧挨着越南首都河内,农民们种着水稻,日子过得不咸不淡。但今天,你再去北宁,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三星、佳能、微软、富士康的巨大厂房一座挨着一座,一眼望不到头。

这里已经成了越南最大的电子产业中心,也是越南最富裕的省份之一。

北宁的华丽转身,不是偶然。

它的背后,是全球产业链的一次惊天大挪移。

当龙和鹰开始缠斗,掉下来的鳞片,就足以喂饱旁边的一条小鱼。

而越南,就是那条最会抢食的小鱼。

中美贸易战打响后,全球的制造业巨头们为了规避风险,开始拼命寻找“中国+1”的替代方案。而越南,就凭借它那不到一亿的年轻人口、靠近中国的地理位置,以及低到令人发指的劳动力成本,成了那个最完美的选项。

于是,我们看到了北宁的奇迹。

这个越南面积最小的省份,已经规划了15个大型工业园区,未来还要再建8个,总面积接近1700公顷。其中光三星一家就在这里砸下了上百亿美元,扩建半导体和显示器工厂。

更是有无数的年轻人从越南各地涌入北宁的工厂,成为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也撑起了越南经济的半边天。

这,就是越南拿到的“世界工厂”入场券。

这张票,是地缘政治送给它的“礼物”,是时代给予它的风口。

它抓住了,并且吃到了第一波红利。

但问题是,这张票,并不是一张可以通往终点的VIP通行证。

它更像是一张有时效、有区域限制的站台票。越南是挤进了全球化的宴会厅没错,但它的位置,似乎永远被限定在了那个最喧闹、利润最微薄的加工车间。

三大致命短板

工厂的机器在轰鸣,港口的货轮在鸣笛,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

直到2024年的夏天,越南北方的工业区,突然断电了。这场席卷越南北部的严重电荒,让无数外资工厂被迫停产,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4亿美元,相当于其GDP的0.3%。

为此,日本商工会议所的代表当着越南总理的面抱怨,说因为电力供应不稳,连交货日期都无法预测,一些日本企业已经开始考虑撤资了。

这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沉浸在“越南奇迹”中的人们。

也暴露了越南崛起背后,那三大致命的短板。

先说它第一个致命短板:空心化的工业。

越南能算是“制造业大国”吗?

是,也不是。

说是,因为它的出口数据确实漂亮。

说不是,因为它的制造业,根本没有“心脏”,

它更像一个巨大的组装车间,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工业帝国。

我们来看一组残酷的数据对比——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制造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到全世界的28.55%,而越南呢?仅仅0.34%,只有中国的1.17%。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说,一件在越南组装的苹果手机,或者一双越南生产的耐克鞋,它绝大部分的利润、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都留在了中国、韩国和日本。

越南赚的,只是最后那点汗水钱,辛苦的组装费。

所以说它的工业体系是碎片化的,严重依赖外部输血。

每天,无数装着中国零件的卡车通过友谊关口岸,进入北宁、北江的工业园,被越南工人组装成成品,贴上“越南制造”的标签,最后再装上货轮运往美国。

这条产业链的命脉,并不掌握在越南自己手里,一旦上游的供应出现风吹草动,下游的越南工厂就得集体“感冒”。这种建立在沙滩上的工业繁荣,根基极其不稳。

第二个致命的短板:瘸腿的“软硬件”。

一个国家想实现工业化,就像组装一台电脑,不仅要有强大的硬件,还得有能驱动硬件的软件。可惜的是,越南在这两方面,都瘸着腿。

硬件,就是基础设施。

2024年的那场电荒,只是冰山一角,越南的交通基础设施同样落后,公路路网密度不足,高速公路更是稀缺,这极大地推高了物流成本,制约了工业效率。

你想成为世界工厂,首先得保证路要通、电要足吧?

可连最基本的“三通一平”都摇摇欲坠,这地基怎么可能牢固?

软件,就相当于人力资本。

越南确实有年轻的人口红利,但“人多”不等于“人才多”。

越南的教育体系,已经和它的产业发展严重脱节。

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高达73%的越南企业表示,招聘有领导和管理能力的员工非常困难;68%的企业找不到具备所需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大学里教出来的学生,工厂却用不了,企业招到人还得从头再培训。这种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死死地卡住了越南产业升级的脖子,让它只能在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里打转。

致命的短板三:根植于骨髓的“内耗”。

如果说工业空心化和基建落后是发展的硬伤,那深入骨髓的腐败和南北撕裂,就是侵蚀越南国本的两种癌症。

2024年,越南爆出其史上规模最大的金融诈骗案,女首富张美兰(Trương Mỹ Lan)伙同他人,通过控制西贡商业银行,掏空了整整270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

它相当于越南2023年GDP的6%!

与其说这是贪腐,不如说这是在越南身上开了一个巨大的血口,把本该用于建设国家、改善民生的钱,给直接抽干了。

虽然从2013年起,越南的重量级领导人——阮富仲,就搞起了声势浩大的“熔炉”反腐运动,抓了一大批高官,但深入骨髓的反腐问题依旧没有被解决彻底。

根据“透明国际”发布的2024年全球清廉指数,越南得分仅为40分(满分100),仍然属于严重腐败的国家。系统性的腐败,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越南经济发展的果实。

比腐败更要命的,是越南根深蒂固的南北撕裂问题。

历史上,越南长期处于南北分治的状态。

北方以河内为中心,政治传统深厚,民众吃苦耐劳,国家意识强。南方则以胡志明市为中心,曾是法国殖民地,受西方文化影响深远,经济上更开放,思想更自由,民众性格也更随性。

越南战争,本质上就是一场南北越的内战。

虽然北方最终统一了南方,但两个地区的心,从来没有真正走到一起。

在越南的政治体系里,北方派系和南方派系至今仍在明争暗斗。

北方人觉得南方人是投降派、亲美派;

南方人觉得北方人是“土包子”、思想僵化。

北方的干部思维缜密、讲究纪律;

南方商人思想活络、敢闯敢干。

这完全就是两种心态。

这两种力量本可以互补,但在越南,更多时候是相互掣肘,形成巨大的内耗。这使得越南很难像当年的韩国一样,形成一股统一的国家意志,去执行一个长期、连贯的国家发展战略。

所以说,这三大短板——空心化的工业、瘸腿的软硬件、致命的内耗,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自我锁死的恶性循环。

没有自主工业,就无法创造高额利润,也就没钱去升级基础设施和教育;

而腐败和内耗,又进一步吞噬和浪费了本就稀缺的资源。

这个循环不打破,越南恐怕就永远只能在“中等收入陷阱”的边缘徘徊。

龙与鹰之间的“走钢丝者”

越南的崛起,离不开地缘政治的东风。

但同样,它的未来,也必然被地缘政治的棋局所左右。

今天的越南,正小心翼翼地扮演着一个“走钢丝者”的角色,在“东方巨龙”和“西方白头鹰”之间,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它既需要中国的投资和完整的供应链,离不开中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但同时,心态拧巴的它又对我们抱有深深的不信任,总想着吃饱了就砸锅。

它也需要美国的市场和安全保障,但同样害怕美国搞“和平演变”,颠覆自己的政治制度。

可以说,越南的外交,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

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在和平时期为越南赢得了最大的发展空间。

但这也注定了,它无法复制当年韩国、新加坡的崛起之路。

我们来看看韩国是怎么起飞的。

朴正熙时代,韩国搞的是一种“发展型独裁”。

韩国政府通过一个叫“经济企划院”的强力部门,铁腕主导国家经济。

他们确定了钢铁、造船、汽车、电子等核心产业,然后把韩国的全部资源——低息贷款、政府担保、政策补贴——都砸向三星、现代这些被选中的财阀。

同时,残酷压制工会,保证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这是一场以国家为单位、不计代价的豪赌。朴正熙用韩国的军事主权和地缘战略价值,换来了美国海量的经济援助、几乎无限制开放的北美市场,以及最重要的——所谓“安全保护伞”。

这让韩国可以心无旁骛,把所有力气都用在经济发展上。

可以说,韩国是亲手用一部分主权,换来了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门票。

但问题在于,越南也能这么干吗?

不能。

它的历史包袱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不允许它成为任何一个大国的附庸。

更何况,今天的世界格局也早已不是冷战时期。

越南跟我们的经济捆绑太深,不可能完全切割。

而美国也不是当年的美国,它现在更希望盟友为自己输血,而不是自己掏钱扶持小弟。所以,越南的战略独立,既是它最引以为傲的资本,也是限制它发展上限的枷锁。

它注定要在这条钢丝上,孤独地走下去。

小结

现在,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越南能成为发达国家吗?

我的答案是,很难。

它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有机会成为一个富裕的、成功的中等收入国家,甚至成为东南亚地区一个不可小觑的经济强权,这本身,已经是一个很多小国难以复制的事。

但是,想真正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意味着你必须拥有自主可控的核心工业体系,拥有能够培养顶尖人才的教育和科研系统,拥有廉洁高效的政府和社会治理能力,以及在全球棋局中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而这些,恰恰都是越南目前最不具备的。

发布于 2025-10-08 01:27
收藏
1
上一篇:越南9大绝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探秘之旅 下一篇:越南GDP超亿与云南对比,谁的经济实力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