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见证半部近代史,名人故居成为热门文化旅游胜地

福州三坊七巷,见证半部近代史,名人故居成为热门文化旅游胜地"/

这是一篇关于福州三坊七巷及其历史人物故居的文章,探讨了其承载的近代史意义以及作为热门景点的现状:
"承载半部近代史的福州三坊七巷:历史人物故居成热门景点"
福州,这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其核心区域——三坊七巷,无疑是这座城市最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一部浓缩了福州乃至中国半部近代史的“活字典”。漫步于南后街,穿行于东西南北向的坊巷之间,随处可见的是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而其中点缀其间的,便是众多名人辈出的历史人物故居,如今,这些故居已然成为三坊七巷乃至整个福州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半部近代史的缩影"
三坊七巷的形成始于唐末五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保存了大量不同时期的建筑遗存。这里不仅是古代官宦商贾、文人雅士的聚居地,更是近代中国风云际会的舞台。从晚清到民国,无数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曾在此留下足迹,或居住,或求学,或为官,或创业。
"政治风云:" 这里曾是林则徐、沈葆桢、左宗棠等晚清重臣的故居或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林则徐纪念馆坐落于衣锦坊,这位

相关内容:

在福建福州,往往有“来福州必到三坊七巷”的说法。这处发源于晋朝,鼎盛于明清的古建筑街区,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是福州市5A级景区。自古以来,三坊七巷都是福州城市的核心地段之一,众多近代历史名人也曾在此地定居,如严复、冰心、林觉民……所以有人称“一座坊巷,半部近代史”。

10月4日,国庆、中秋假期已然过半,新黄河记者实地走访福州三坊七巷发现,这里不仅吸引了众多福州本地居民,还有不少来自省外以及国外的旅客。游客们纷纷涌向藏身在坊巷内的名人故居,通过这处40公顷的坊巷街区,了解半部福州,乃至中国的近代历史。

双节期间,福州三坊七巷的游客络绎不绝

阅读百年前的《与妻书》,感受家国情怀

10月4日下午,福州的气温达到了38℃,但三坊七巷南后街内人们依旧摩肩接踵。有人在两侧的坊巷中打卡,有人在路边品尝着福州鱼丸,还有人在和景区内的地标合影。38℃的气温并没有阻挡游客出行的热情,反而让国庆的福州显得更加火热。

在三坊七巷南后街北侧的入口旁,有一座占地不大,但十分著名的名人建筑——冰心、林觉民故居。该建筑为一座三进建筑,为林觉民的故居,近代才女林徽因作为林觉民的侄女也曾在此居住过。林觉民牺牲后,林家搬离此宅,房屋被卖给了著名文学家冰心的祖父,冰心十一岁左右曾在此度过,在冰心《我的故乡》中,就对这栋建筑有着深刻的描述。1991年,该建筑由福州市本地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和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持全面修复,如今变成一座博物馆。

由于地处三坊七巷入口处,该故居是到三坊七巷游客参观的第一站。10月4日下午,该故居迎来了又一波小客流高潮。故居内最受人瞩目的是林觉民写给妻子的《与妻书》。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林觉民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前三天,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妻子,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林觉民主要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

游客在了解《与妻书》里的故事

《与妻书》是冰心林觉民故居的重要展品,在展馆中的是复印件,原件保存在福建省博物院,系福建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曾经登上过《国家宝藏》第四季,讲述了《与妻书》曾丢失而后复得的故事。

在故居的其他地方,则摆放了冰心居住时用过的家具、器物,介绍了林觉民和冰心的生平。虽然故居经过修缮,但依旧基本保持着原有的格局。整个故居并不算大,挤满了游客,来聆听这里的故事。

在坊巷感受半部中国近代史

三坊七巷由东边的七条巷子和西边的三个坊巷组成,除了林觉民和冰心外,对中国近代历史有着深厚影响的福州籍人物也曾在此处留下过痕迹。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林则徐和严复。

在三坊七巷的南侧,有一处红墙建筑,便是林则徐纪念馆的所在地。林则徐的故居并不在此处,该纪念馆系源自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林氏后人集资修建的“林文忠公祠”。2008年,该地扩建新馆,用于展现林则徐的个人生平和近代以来的中国禁毒的历史。如今,林则徐纪念馆不仅是一座清代时期的古建筑,也是一座“禁毒博物馆”。

作为从福州走出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书上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故事一直被福州人小心守护着。新黄河记者走进林则徐纪念馆,迎面而来是浓厚的古风气息。在展馆的入口处,三座石碑竖立,其中一个石碑上面刻着清代咸丰皇帝得知林则徐去世后慰问的圣旨。林则徐病逝后,咸丰帝追认其为“太子太傅”,并按照总督待遇给予抚恤,谥号定为“文忠”。

在林则徐的生平事迹展,展现了林则徐的出生、家族世系和国人熟知的“虎门销烟”的故事。不少游客驻足在模拟沙盘边,通过馆内的光影和声音,仿佛就能听到林则徐当年坚定地说出“销烟”二字。而林则徐曾经为近代中国上下求索的经历,也在展览馆中有所展现。

而在三坊七巷的郎官巷西段,有着一处严复晚年的居住地,这又是一位在中学近代史课本上频繁出现的人物。1920年,严复回到福州,时任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为严复购置了这一座宅邸。1921年,严复病逝,这位清末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能人志士,在这座宅邸落叶归根。他出生在福州,也于福州离开。

林则徐纪念馆里的禁毒知识馆

实际上,在福州的三坊七巷,除了冰心、严复、林则徐,主持过福州船政局的沈葆桢、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等对近代历史有着深厚影响的人物,都在此处留下了足迹。经过统计,三坊七巷内不仅有11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还有200余座明清故居,是名副其实的历史街区。一条南后街为三坊七巷的中轴,贯穿南北,作为游客休闲购物的商业街,两侧就是游客都熟知的三坊七巷。

国庆假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居民在通过长长的、经过商业化的南后街时,目光会不由自主地好奇看着南后街两侧的三坊和七巷,当他们带着好奇走进一条条坊巷时,就好像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近代那个上下求索的岁月。

记者:郑旭 编辑:俞丹 校对:汤琪

发布于 2025-10-07 14:28
收藏
1
上一篇:红色印记,探寻方方故居的历史足迹 下一篇:南京拉贝故居,历史见证者——历史不会忘记的传奇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