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给领导拜年,又怕踩雷,红包太薄、茅台太贵,到底还能拎点啥?

”——腊月二十八,北京白领王倩把#送礼七不送#顶上热搜,源头是抖音一条吐槽视频:她给婆婆买了双养生鞋,被当场黑脸,网友扒出“鞋=邪”的老讲究,七条禁忌一夜刷屏。

别急着笑王倩。
真把礼物送到心坎,比抢春运票还难。
单数、黑白包装、布娃娃这些旧雷区还没记牢,新坑又悄悄挖好:京东春节报告显示,近两成人收到过智能体脂秤、睡眠监测仪,当场社死——长辈觉得你嫌她胖,同事以为你暗示她失眠。

想送“健康”没错,但带数据监控的玩意儿,先问对方介不介意被看穿。
包装也有门道。
今年环保款走红,可再生纸的灰白壳子一拿出来,照样被老妈念“不吉利”。

稳妥做法是渐变红+立体烫金,既喜庆又不土味,平台搜索量已飙涨四成半。
想再保险,加一张手写小卡,把寓意写明白,比花里胡哨的盒子更暖。
预算卡在200-500元最吃香,太贵让人回礼头疼,太便宜直接社死。

实在不会选,就去电商平台抄“非遗”作业:有机杂粮、筋膜枪、剪纸套装,销量翻倍,送长辈有文化,送同龄人不落俗。
电子礼品卡也行,记得避开带“4”的面值,别让好意变谐音梗。
一句话,老禁忌要认,新趋势要追,最稳的礼是“提前问一句”。

别再等对方尴尬一笑,才后知后觉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