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了个布娃娃,被我妈直接扔楼道。

”——别笑,真事,春节送礼踩雷比相亲翻车还快,一秒从孝子变“逆子”。

老规矩先背一遍:单数=孤单,黑白=丧事,鞋=“邪”,娃娃=“小人”,枕头=“高枕无忧”但谐音“枕”又似“病”,全踩完基本等于给亲戚递刀。
可背完就够?
我舅去年收了两盒过期燕窝,面子比纸薄,健康监测手环往桌上一放,他当场戴上,血压真降了——数字比嘴甜管用。
年轻人早换赛道。

腊月二十八,我表妹给我妈发了个电子礼品卡,备注一句“想买啥自己挑”,我妈一边骂她懒一边下单买了三斤车厘子,真香。
卡面还能选故宫红包封面,国潮+数字红包,老佛爷也挑不出刺。
想再稳一点,把礼盒换成可降解玉米皮,红得发紫还环保,邻居问链接,面子二次变现。
刻字服务别只写“福”,刻一句“少盐多走六千步”,长辈瞬间觉得你是亲生的,比写“身体健康”走心十倍。

别被“礼轻情意重”忽悠,廉价等于暗骂“你只配这个”。
价格锚点我直接摆:送爸妈,单品别低于两百,送同辈,一百左右带科技感就行,送领导……你最好再往上加一位数,不然年后开会他真记得。
实在纠结,记住我的懒人公式:健康+国潮+环保+可定制,四个里凑够俩,基本稳。
实在赶高铁,便利店买两袋有机坚果再让店员套个红色环保袋,扫码刻字“新年少糖”,也比空手强。

送礼是开年第一次大考,卷子发下来,别再用“我以为”答题,用“收礼人视角”写答案。
毕竟,红包可以补,印象补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