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1元午餐"与"7元雨衣"引爆人气,景区魅力不止于“便宜”标签

景区1元午餐

您说得非常对!景区出现的“1元午餐”“7元雨衣”等低价吸引眼球的营销活动确实非常火爆,迅速成为热点。但这股热潮吸引人的,并不仅仅是“便宜”这一个因素。
以下是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1. "巨大的反差感和惊喜感:" 在通常情况下,景区的餐饮和纪念品价格普遍较高。“1元午餐”和“7元雨衣”这种远低于市场价的定价,制造了强烈的反差,让人们感到意外和惊喜,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购买欲。这种“捡到宝”的心理体验本身就很有吸引力。
2. "社交货币和谈资:" 购买到这些超低价商品,本身就成了一种独特的体验和“战绩”。人们乐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薅羊毛”经历,晒出“1元午餐”或“7元雨衣”,以此获得他人的羡慕、点赞,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和虚荣心。这成为了新的社交货币和谈资。
3. "情绪价值和情感连接:" 低价往往伴随着一种“占便宜”的快感,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愉悦和满足的情绪体验。景区运营方通过这种方式,试图营造一种“物超所值”、“好玩不贵”的氛围,拉近与游客的距离,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好感度,甚至可能为游客后续消费(如购买其他正常价格的商品)埋下伏笔。
4. "营销

相关内容:

1.5元的矿泉水,3块钱的雪碧……近日,不少游客被河南一些景区物价给惊到了,直呼太良心。

河南老君山景区:持续9年推出“一元午餐”

9月30日,河南5A级景区老君山推出“一元午餐”,包含玉米、红薯、鸡蛋等种类,游客和网友们纷纷为此举点赞。

河南一景区推出“1元午餐”。图/大象新闻视频截图

该景区工作人员表示,“一元午餐”于9月30日开始供应,持续至10月8日。用餐无次数限制,游客可重复排队领取,仅需支付一元便可实现“无限畅吃”。

午餐供应点位于中天门广场。根据游客分享的有关视频显示,餐食包含当地特色玉米糊涂面,并配有装着黄瓜段、圣女果和煎蛋的果盘。就餐区入口无人值守,游客需支付一元费用,可自主选择投币找零或扫码支付。

游客就餐现场图/图源:大河网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老君山景区连续9年推出无人值守的“1元午餐”,往年该活动实收价格均高于预计金额。比如,有媒体报道显示,2024年,老君山1元自助午餐累计售出20586份,收到21499元,比预定收入多出913元。

开封万岁山武侠城:门口雨衣卖10元,景区内只要7元

近日,一名女子到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游玩,原以为景区内卖的雨衣更贵,没想到比外面商家还便宜3元,直呼遇到了良心景区。

有游客表示,当天来到开封万岁山武侠城门口,发现下雨了,并看到景区门口有小商贩在贩卖雨衣,心想景区里面的雨衣一定比门口的贵,于是以10元一件的价格购买。而当她走到万岁山门口,看到有其他人手里拿着雨衣从游客中心出来,便上前问多少钱,得知景区内的雨衣仅卖7元,“景区官方卖的商品比门口小贩卖的还便宜。”

有人表示,景区内卖的雨衣不仅价格更便宜,雨衣上还有官方LOGO,质量也不错。

游客就餐现场图/图源:大河网

用诚意拉近与游客距离

景区推出“1元午餐”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引发高度关注。以往,“景区餐饮价格高昂”常是游客吐槽的焦点,为此,不少公众出游时常常大包小包装满吃的。

此番有景区推出“1元午餐”,以低价提供玉米、红薯等食物,无疑解决了以往游客关于“吃饭贵”的诉求,切实降低了游客的出游成本。而该景区连续9年如此做,也用看得见的诚意拉近了与游客的距离。

从目前舆论的关注度看,不管“1元午餐”是否为景区的市场营销策略,其最终效果都已十分显著,为景区挣得了相应的口碑。这样的口碑,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景区短期的客流量;长远来看,更能成为助推景区长期发展的“隐形资产”,对其今后的发展无疑也会有所帮助。

从报道看,近年来,景区售卖平价产品,甚至部分商品价格低于景区外的做法正逐渐变多。比如有游客指出,在景区里曾见到“7元的雨衣”“1.5元的矿泉水”等,这显然是公众喜闻乐见的。

当然,不管是“1元午餐”还是“10元的水”,本质上,二者都是市场主体开展经营行为的一部分。于景区管理者而言,在景区经营层面,哪种方式效果更显著,自然就会选择哪种方式,这本无可厚非。两种价格的背后,折射的其实是不同的运营逻辑。因此,这些做法只要符合市场规则、明码标价,便无可指摘。

就像去看演唱会、大型体育赛事等,主办方售卖的饮品必然要比赛事场所之外贵上不少,这其实也可看作是特定活动一种附加价值。一定程度上,不少景区内的高价商品,其实也适用这种逻辑。

不过,在公众越来越注重“情绪价值”的当下,情绪作为影响游客选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也需要被更多景区管理者纳入日常经营考量。即便因为种种因素难以在价格层面予以下调,也该在明码标价等透明服务层面加以提升。这也是持续优化旅游服务的必要之举。

更重要的是,“1元午餐”所展现出了“以游客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得到了来自游客的认可。相比于部分知名景区仅靠本身自然风光“靠山吃山”,却不在游客服务上下功夫,最终招致“这里很好,但下次不会再来了”的微妙评价,能让游客说出“下次还来”的景区,也会因坚持做好口碑形成宣传效应。

由此可见,无论是低价引流还是提高商品附加值,在旅游业竞争激烈的当下,景区唯有真正重视游客体验,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人心、行稳致远。

综合大河网、大象新闻、极目新闻、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经济网、新京报

(来源: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于 2025-10-07 07:58
收藏
1
上一篇:农村赶集大揭秘,5类看似实惠实则坑老人的商品,警惕消费陷阱! 下一篇:湛江必吃十大美食排名,吃货们千万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