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农村,没有什么煤气灶,更没有天然气,做饭一律都是土锅灶,使用大铁锅烧柴火。我们北方农村那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用的都是八印的大锅,十印和六印的锅,只有极少数人家用。那种家里人口特别多的,就用十印的锅,而家里人口少的就用六印的锅。我们家在老房子住的时候,用的也是一口八印的锅,之所以用八印的锅,不是因为我们家里人多吃饭多,而是父母留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就一直用着。

那个时候谁家的锅碎了,就到集市上去再买一口锅回来,买锅的人和卖锅的人,也不说这口锅直径是多少公分,就说要买几印的锅,具体这个印指多少公分,好像也没有人去真正的在意。一般卖锅的人会问买锅的人家里几口人吃饭,就会给你推荐几印的锅。如果家里有印个人,就让你买八印的锅。家里有10口人,就让你买十印的锅,所以有人说这个印,其实就是人的意思。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说印字就是人的意思,似乎也不完全正确。我只能说这里的印,只是一个容量单位。“印”和“人”不是同义词。

那么这个印究竟是多大?或者说是几尺多少公分?关于这个印子的意思,我请教过我们村里的一位老者,因为这位老者曾经在村里的翻砂厂干过几年。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村曾经从外村请过一个翻砂师傅,在村里建起了一个小型翻砂厂。农村人做饭用的这种大铁锅,我们村的翻砂厂就铸造过。那时候翻砂厂的厂长就由这位老者担任,我曾经问过他,这个印究竟是什么意思,一印到底是多少?
他告诉我说,有人说这个印字相当于一个号码,比如说六印锅就是六号锅烙八印锅就是八号锅,十印就是十号。也有人说这个印就是烙在锅底上的印记,六印锅就烙上六个印,八印锅就烙上八个印,以此类推。这些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又不完全正确。当年我们村铸造这些铁锅的时候,也没有在上面烙8个印10个印。为了容易记住。说起来方便顺嘴,倒是把六印锅称为6号,八印锅成为8号,十印锅成为十号。

其实说到底,这个印就是一个容量单位。那时候我们村铸造的大部分都是六印锅和八印锅,六印锅直径是一尺七(58公分),八印的锅直径是二尺二(72公分)。那个时候五印锅是50公分,七印锅是66公分,按照这个直径长度计算的话,一印大约八九公分,不可能精准的计算出一印到底是多少。因为那时候一切都是手工制作,没有那么精准,不像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什么数字都可以做到精确。
@现在很少看到有人用大铁锅做饭了,用大铁锅蒸出来的馒头,跟现在的不锈钢锅或者是铝锅蒸出来的馒头,味道有很大的区别。在大铁锅里面铺了麦子秸秆,蒸出来的馒头才更有麦香味,只不过大铁锅已经慢慢的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只能成为几代人的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