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山西省、简称晋。

地理位置:黄河以东、黄河以南、中条山以北、太行山以西。
省会城市:太原市。
管辖区域:山西省161769平方公里。河北省阳原县1849、蔚县3220平方公里。内蒙古你那不约2000平方公里。
管辖面积:163769平方公里。
管辖20个行政区。
调整后山西省管辖1个副省级城市太原市、19个二级市。
太原市管辖5个副厅级区,1并州区、2迎泽区、3榆次区、4龙城区、5晋阳区。3个正局级区,1寿阳区、2晋商区、3古交区。
山西省管辖15个副厅级市,1大同市、2朔州市、3忻州市、4吕梁市、5汾阳市、6临汾市、7侯马市、8运城市、9长治市、10晋城市、11阳泉市。8个正局级市,1蔚州市、2岢岚市、3汾源市、4隰州市、5河津市、6沁源市、7武乡市、8和顺市。
本人坚决反对通过分省实现省直接管理县,第一、这样不仅对现有的省级交通城市架构造成破坏、同时构建新的省级交通城市架构需要更大的投资,第二这样会出现更高的一层管理机构、来管辖全国80余个省。第三、地级市周边已经完全融合进地级市的范围、这样的区划如何拆分。
目前的问题是地级市主城区和区县的关系,矛盾最重要的是较强的县(县级市)缺少发展后劲,目前的地级市完全来说不是城市管理机构、而是由曾经的地区派出行署转变而来的、其管辖范围接近近代的州府郡的监管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赋予其城市管理机构。
在其管辖的区县又设置同样的职能管理部门,这样不能有效的统筹区域内管理和服务职能,所以目前急切需要介绍的地级市管理机构和区县管理机构的问题。
但距离地级市主城区较远的县城受地级市影响较小、其政府管理机构是可以有效发辉的、且其城市规模已经辐射到周边弱小的区县。
所以我的思路是保持既有地级市、但是仅管理其辐射范围内。在地级市辐射不到的地方、又具有足够发展潜力的县域、整合周围弱县新设地级市、增加地级市数量。在一些山区、不能完全的撤并、还是需要政府来管理服务的、比如林区、牧区、山区,还是需要保留二级区划、但是可以赋予其局级、甚至副局级的二级区划。通过全国范围梳理、基本上就是能增加1.5倍的地级市数量、每个省大概管辖20个左右地级市、最多不超过25个二级市、省级政府可以管辖20个左右地级市、重要的是能更好的管理。
第一步,用10年时间完成乡镇合并,达到副厅级市区管辖15个以上的镇(街区),正局级别市区管辖15个以内的镇(街区)。
第二步,用10年时间发展郊区镇、弱化原有的区县界限及影响。
通过20年时间、发展郊区城镇、同时分流区县干部,最终实现省市镇三级政府、村级居民自治的政府架构。
一、大同市,拟更名云州、简称云。

地名起源:咸通十年(869年)、于云州置大同军节度。
政府驻地:平城区。
面积辖区:15253平方公里。右玉县1965、左云县1314、新荣区1018、阳高县1678、天镇县1635、云岗区966、平城区239、云州区1478、阳原县1849、怀仁市1230、浑源县1965。
大同机场:
大同南站:大西高铁
大同站:同蒲铁路、京兰铁路。
二、朔州市,简称朔。

地名起源: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马邑为朔州。
政府驻地:朔城区。
面积辖区:11117平方公里。偏关县1682、平鲁区2314、山阴县1652、应县1708、涞源县1965、朔城区1793.
朔州机场。
朔州东站:大西高铁。
朔州站:同蒲铁路。
三、蔚州市,简称蔚。
地名起源:唐尧时期,蔚县属冀州地。

虞舜时期,将中国分为十二州,蔚县属并州。
夏禹时期,蔚县又回属冀州。
殷商时期,蔚县称代国(定都今代王城),依属冀州。
周朝时期,蔚县依然称代国,属冀州。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将天下分为郡和县,蔚县称代郡。
城、狋示十八县。
三国时期,属幽州,辖代县、平舒县、当城县、桑乾县、马城县。
西晋时期,属幽州,辖代县(今蔚县代王城镇)、当城县(今蔚县定安县村)、平舒县(今广灵县平城村)、广昌县(今涞源县)。
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始置蔚州(治今蔚县城)。东魏武定四年(546年),置中蔚州。
北周大成元年(579年),又置蔚州,是著名的“燕云十六州”之一,置大昌县州治在灵丘(今山西省灵丘县)蔚县地属之。
隋大业三年(607年),罢蔚州置雁门郡,为雁门郡灵丘县地。隋末,陷于突厥。
唐武德六年(623年),重制蔚州,寄治并州阳曲县。
明代,属山西大同府,辖广昌县(今涞源县)、广灵县、灵丘县,并置蔚州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明宣德五年(1430年),改属万全都指挥使司(万全都司)。
清代初,属山西大同府。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蔚州卫置蔚县(县名自此始)、隶属宣化府。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蔚县归入蔚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蔚州属直隶省口北道。民国二年(1913年),改蔚州为蔚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划归察哈尔省。
由此可见蔚县在历史上有很长时间属于山西管理、今与广灵县合并为蔚州市。
政府驻地:蔚县。
面积辖区:4534平方公里,广灵县1314、蔚县3220。
永久规划:
1、201、303省道自东向西取直线。
2、城区自平舒大道向东更新。
四、岢岚市

地名起源:隋大业三年(607年)、置岢岚镇。
政府驻地:岢岚县。
面积辖区:10286平方公里。河曲县1323、保德县981、兴县3167、神池县1456、五寨县1379、岢岚县1980。
岢岚站:宁武瓦塘铁路。
五、汾源市、

地名起源:汾河源头。
政府驻地:静乐县。
面积辖区:6000平方公里。宁武县1944、静乐县2369、岚县1514、娄烦县1290
娄烦站:太兴铁路。
六、忻州市

地名起源:隋、开皇元年(581年)、废秀容郡置新州,忻州之称自此始。
政府驻地:忻府区。
面积辖区:16655平方公里。繁峙县2369、代县1721、原平市2560、忻府区1954、定襄县864、五台县2868。
忻州机场。
原平站西、忻州西站、定襄北站、五台县站、五台山南站。
原平站、忻州站。
沧榆高速、天黎高速、二广高速、
七、太原市

地名起源: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废除周王朝的分封诸侯、改为郡县制,初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太原郡为其中之一、治所晋阳。
政府驻地:杏花岭区(原迎泽区)。
太原机场:
太原南站:远期迁建至太原机场附件、更名太原机场站。
太原北站:改造太原北站、作为所有北向高速列车停靠站。
太原站:停靠同蒲铁路.
601、并州区,

地名起源:汉末建安二十年(215年)、原阳曲县(今定襄县境内)荒废,曹操迁阳曲县民,于今太原市尖草坪区阳曲镇新设阳曲县。故尖草坪区一部分划入新阳曲区。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并州于榆次(今晋中市榆次区),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年)移治阳曲县(今太原城区),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
东汉全国设十三州、并州刺史设在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
位于主城区北部,由于阳曲区名字读起来不方便、且不大气、个人还是推荐并州区。
地理位置:西北部到柳林河流域分水岭、北部微调、东北部包含乌河流域、南到北中环路。
面积辖区:约3000平方公里。尖草坪区、阳曲县。
702、迎泽区、拟更名杏花岭区。

地名起源:迎泽门、迎承南风恩泽。
地理位置:北中环东延长线、南中环东延长线、汾河东岸。
面积辖区:优化后约400平方公里。杏花岭区170、迎泽区117、
703、龙城区:

地名起源:晋阳在唐朝一直被视为“龙兴之地”、而备受重视。唐灭以后、进入五代十国大分裂事情。先后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北汉都是以晋阳为基础建立的。当时认为晋阳出国好几个皇帝,是个“龙城”。因此太原有“龙城”之别称。
地理位置:南中环以南、108国道、铁路通道以西、汾河以东,
面积辖区:约600平方公里。小店区300、清徐县汾河东岸300。
太原武宿机场可以更名太原龙城机场。
704、万柏林区、对应杏花岭区、原万柏林区、也可以叫承恩区:
地名起源:承恩门、迎承南风恩泽
地理位置:北中环西延长线、南中环西延长线、汾河西。
面积辖区:约300平方公里。
705、榆次区、

地名起源:春秋称“涂水”、“魏榆”,战国称榆次。
地理位置:南中环街东段南侧、大西高铁以东。
面积辖区:约3222平方公里。榆次区1318、太谷县1050、祁县854
706、晋阳区

地名起源:春秋末年、晋国大卿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在太原盆地北端晋水北岸、悬瓮山东侧修筑晋阳城、城周六里。以后迭为太原郡、并州治所。
政府驻地:晋源区。
面积辖区:3477平方公里。晋源区287、清徐县300西部309划出、交城县1822、文水县1068.57。
707、寿阳区。

地名起源:西晋太康年间、置寿阳县。
政府驻地:朝阳镇。
面积辖区:约3000平方公里。寿阳县2111、东南部沾尚镇、南部马坊乡划入。
708、晋商区

地名起源:杞县、太谷县、平遥县合并。
709、古交区

地名起源:古交市原为古交城县,所以这个名字不在合适。娄烦县古代为娄烦国、而娄烦国范围最大时候北到清水河、南到灵石、东到河北平山、东南到太原市区边缘。今天娄烦纳入太原市管辖范围、和古交市合并为娄烦区比较合适。
政府驻地:古交。
面积辖区:古交市1551、娄烦县1290
古交站:太兴铁路。
八、吕梁市

地名起源:吕梁山脉。
政府驻地:离石区。
面积辖区:11393平方公里。临县2979、方山县1433、柳林县1288、离石区1339、中阳县1288、石楼县1808、交口县1258
吕梁机场:
吕梁站、太中银铁路。
九、隰州市,简称隰、

地名起源:隋开皇五年(585年)、废龙泉郡,改西汾州为隰州。
政府驻地:隰县
面积辖区:5095平方公里。永和县1212、隰县1412、大宁县963、蒲县1508.
隰县站。
长延高速、湖北高速。
十、河津市

地名起源: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龙门县为河津县,
政府驻地:河津市。
面积辖区:6162平方公里。吉县1779、乡宁县2029、河津市593、稷山县680、万荣县1081
河津站:西候铁路。
十一

、汾州市
地名起源:汾州是北魏太和年间设立的、在今山西汾阳市。
政府驻地:介休。
面积辖区:6395平方公里。文水县1068、汾阳县1179、孝义市945、介休市744、平遥县1253、灵石县1206
集西高铁:平遥古城站、介休东站、灵石东站。
同蒲铁路:平遥站、介休站、灵石站、汾阳站。
十二、临汾市

地名起源:濒临汾河。
政府驻地:尧都区。
面积辖区:7237平方公里。汾西县875、霍州市765、洪洞县1494、尧都区1307、襄汾县北部650南部654给侯马市、古县1206、浮山县940、。
临汾机场。
集西高铁:灵石东站、霍州东站、洪洞西站、临汾西站、襄汾西站。
同蒲铁路:南关站、霍州站、辛置站、赵城站、洪洞站、甘亭站、临汾北站、临汾站、张礼站、襄汾站、
瓦日铁路:龙马站、辛堡站、洪洞北站、浮山站。
十三、侯马市、拟更名绛州、简称绛

地名起源:新绛县古城绛州、曲沃县称绛邑、绛县为故绛,该地区合并为绛州。
政府驻地:侯马市。
面积辖区:6850平方公里。襄汾县南部654、新绛县597、侯马市侯马市221、曲沃县438、翼城县1167、闻喜县1160、绛县993、垣曲县1620
集西高铁:侯马西站、闻喜西站。
同蒲铁路:襄汾站、侯马站、史店站、东镇站、闻喜站、
西侯月铁路:新绛站、侯马站、曲沃站、樊店站、翼城站、翼城东站、桥上站、上交站、
十四、运城市、拟更名解州市、简称解。

地名起源:河东运司城、可以考虑更名为解州市。
政府驻地:盐湖区。
面积辖区:6470平方公里。临猗县1339、永济市1208、盐湖区1237、夏县1352、芮城县1161、平陆县1173。
运城机场
高铁:运城北站、永济北站(距离市区20公里、更名为。
普铁:
侯凤高速、呼北高速、运三高速。
十五、沁源市、拟更名安泽县

地名起源:全境位于沁水源头,
政府驻地:府城镇。
面积辖区:4561平方公里。安泽县1967、沁源县2549。按照分水岭将周边各市沁水流域划入沁源县、作为生态保护区,包括张峰水库上游全境。面积扩大约5500平方公里。
瓦日铁路:安泽站。
阳城洛阳高速:向北延长至沁源县接入东吕高速。
十六、武乡市

地名起源:晋置武乡县、属上党郡。大兴二年(319年),置武乡郡。
政府驻地:武乡。
面积辖区:4629平方公里。榆社县1699、武乡县1610、沁县1320、
太郑高铁:榆社西站(距离县城25公里)、武乡西站、
太焦铁路:石会站(拟关闭)、阳乐站(拟关闭)、社城站、东马站(拟关闭)、榆社站、台曲站、韩村站(关闭)、石北站(原东河站)、武乡站(原武乡东站)、聂村站(拟关闭)、南王站、沁县站、段柳站(拟关闭)、魏家坡站(新店镇更名)
横向高速:吕梁东营高速、延安长治高速:
竖向高速:二广高速。
十七、长治市

地名起源:
政府驻地:潞州区。
面积辖区:8409平方公里。襄垣县1158、黎城县1166、屯留区1042、潞州区356、潞城区612、长子县1029、上党区483、壶关县1013、平顺县1550.
长治机场:
太郑高铁:襄垣东站、长治东站、上党东站(原长治南站)。
太焦铁路:虒亭站、大平站、夏店站、襄垣站、五阳站、店上站、王里堡站、大辛庄站、长治站、小宋站、长子站、东田良站、赵庄站、
长治绕城高速:
临汾莘县高速、二广高速、天黎高速。
十八、晋城市、拟更名泽州市、简称泽。

地名起源:晋城古称建兴、建州、泽州,
政府驻地:泽洲区。
面积辖区:面积9496平方公里。沁水县2665、阳城县1968、高平市946、城区150、泽洲区2023、陵川县1751。
晋城机场。
太郑高铁:高平东站、晋城东站。
太焦铁路:西阳村站、高平站、南陈铺站、北板桥站、东元庆站、晋城北站、晋城站、西武匠站、东坡站、孔庄站。
侯月铁路:沁水站、迎沟站、郑庄站、中乡站、端氏站、润城站、磨滩站。
晋城绕城高速:
横向高速:侯马至董家口高速,沁水至原阳高速。
纵向高速:阳城县至洛阳高速、开业和洛阳南京高速合并。二连浩特、广州高速。
十九、阳泉市

地名起源: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4日,以平定县部分区域设立阳泉市。
政府驻地:城区。
面积辖区:4599平方公里。
石太高铁:孟县站(原阳泉北站)。
石太铁路:旧街站(原策石站)、坡头站、赛鱼站、阳泉站、白羊墅站、乱流站、岩会站、下盘石站、程家站、娘子关站。
阳涉铁路:孟县站(原阳泉北站)、河底站、阳泉北站(原阳泉东站)、河坡所、平定站、宁艾站、昔阳站。
二十、和顺市

地名起源:北齐置梁余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改梁余县为和顺县。
政府驻地:和顺。
面积辖区:6413平方公里。昔阳县1954、和顺县2251、左权县2208。
阳涉铁路:昔阳站、北亩站、石窑坪站、泊里站、和顺县站、寒王站、左权站、堡则站、桐峪镇站、麻田镇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