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待已久的十一黄金周终于到来,大家都打算去哪里玩呢?
01这两年网上都是经济下行、消费降级的论调,但奇怪的是,现实中旅游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了。感受最明显的是,想去的热门城市,车票是抢不到的,酒店是五倍涨价的,车站的人是拥挤不堪的,马路上是疯狂塞车的。
为什么大家都说没钱,但旅游的人却越来越多了呢?首先,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你不去他去,反正总有人在路上,而且很多人自己也没有想去的城市,于是就随大流,去热门城市得热门景区,所以羊群效应就来了, 一群想出门的人在同一时间去了同一个景区。
马太效应则加剧了这种现象的两极分化。上个月,我和家人去杭州,工作日的灵隐寺和西湖,在茫茫人海中根本看不到前方的景,摩肩接踵,稍微跟不上就和家人走散了。当时就感叹,大家都不上班吗?怎么出来玩的人这么多啊,杭州去过几次了,每次人都挺多的。随着裁员大趋势的到来,失业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从毕业起,就一直在工作,十年来兢兢业业,没请过几次假,也没好好出去玩过一次,于是趁着失业间隙gap半年,给自己好好休个假。上次我们在圆明园遇到一个大哥,让我给他拍照,聊起来他说自己之前在外企工作11年,年初被裁后就开始实施旅行计划,目前打算先把国内玩一遍。
02
最近两年流行的理论—“公园20分钟效应”。研究表明,人去公园什么也不做,只是待着,状态就会变好。现在很多人压力大或者赚不到钱的时候,心力能量较低,就会选择出门走走,近则家附近的公园,远则网红城市,度假区。
除此以外,我觉得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个原因是经济学中的“口红效应”。普通人一生最大的消费,就是车子房子,这两大件一时半会买不起,但是花钱的欲望还在,这时候就选择去外面吃饭、换手机、旅游等,花的钱不多,但给消费者带来了心理慰藉。
虽然说这两年旅游的热度不减,但是人均旅游消费却降低了。经济好的时候,大家普遍富游,出行必须商务舱、一等座,住宿五星级酒店,现在主打一个穷游,佛系出发,出门就是红眼航班或者二等座。住宿也消费降级为普通连锁,酒店数据显示,近几年中产家庭们都开始钟爱亚朵全季,干净舒适,性价比很高。再说说旅游消费,西安作为初代网红旅游城市,大家都觉得他们背后的运营商肯定赚得盆满钵满。
但根据2024年已披露的财报显示,大唐不夜城背后的曲江文旅目前处于亏损局面。有个新闻说,大唐不夜城接待人次一千万,收入一千万,平均一人消费一块,主打一个赔本赚吆喝。今年从车票门票来看,依然是一个旅游黄金季,过了十一,2025年就剩两个月。
别管了,先出去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