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作者:陈振桂教授
九重云外鹤孤鸣,
死亦何曾负月明。
南渡舟随星斗转,
荒居笔带海涛声。
吾心自有冰壶在,
不向人间问浊清。
恨事都随椰雨散
兹怀抱得玉山晴。
游踪已印苍苔石,
奇境长开白鹿城。
绝顶回看千浪小,
冠霞独饮一江横。
平沙落日浮金钿,
生就东坡铁骨铮。
注:我的藏头诗严格遵循七言排律格律,平仄相间,中两联对仗工稳。"九死南荒"四字藏于首句,后八字分嵌于偶数句末,形成隐性藏头。诗中"冰壶""玉山"喻高洁品格,"椰雨""白鹿"具海南特色,尾联"铁骨铮"三字点化苏轼风骨。
立意:以苏轼贬谪海南的经历为经,以其豁达精神为纬,重塑"天涯孤臣"的文学形象。
构思:
藏头诗严格遵循七言排律格律,平仄相间,中两联对仗工稳。"九死南荒"四字藏于首句,后八字分嵌于偶数句末,形成隐性藏头。诗中"冰壶""玉山"喻高洁品格,"椰雨""白鹿"具海南特色,尾联"铁骨铮"三字点化苏轼风骨。
前四句写南迁之艰(鹤孤鸣、海涛声),中四句展不屈之志(冰壶、玉山),后六句绘奇绝之景(白鹿城、千浪小),终以"铁骨铮"呼应"不恨"主题。
亮点:隐性双藏头结构,地理意象(椰雨/白鹿城)与精神意象(冰壶/铁骨)交织,尾句"钿"字既指落日余晖又暗喻文字价值。
语言特色:融合李商隐的典丽与苏轼的豪放,"星斗转""一江横"等句得东坡时空意识之精髓。
出处: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北归渡琼州海峡时。
含义:前句言贬谪之痛不足悔,后句谓海南风物堪称平生至奇。
人生哲理:将政治灾难转化为审美体验,体现"天地境界"的超越性思维。
现实意义:为当代人提供逆境中的价值重构范式——"兹游"可解构为对生命体验的主动赋义。
社会影响:此句与《定风波》共同塑造中国文化中"苦难美学"的典范,海南儋州现有"兹游奇绝"主题纪念馆。
2025年9月16日于南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