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名句藏头七律,兹游奇绝赞平生,冠世风光入诗篇

苏轼名句藏头七律,兹游奇绝赞平生,冠世风光入诗篇"/

这是一首以苏轼名句为藏头创作的七律,题目为《兹游奇绝冠平生》:
"兹" 意逍遥访胜游, "游" 趣天机自探幽。 "苏" 门弟子诗情薄, "轼" 似江风拂绿畴。 "名" 声自古随文散, "句" 意纵横任我收。 "藏" 心不与俗尘染, "头" 角峥嵘冠平生。
"注释与解说:"
1. "兹意逍遥访胜游":此心闲适无拘无束,去游览名胜之地。 2. "游趣天机自探幽":游览中的乐趣,如同探索自然的奥秘般引人入胜。 3. "苏门弟子诗情薄":此句略带调侃,暗指自己或友人是苏轼门下(苏轼是“苏门”领袖),或许诗情画意更浓而非官场热衷。(也可理解为泛指受苏轼影响)。 4. "轼似江风拂绿畴":“轼”是车前供人凭扶的横木,此处借指诗人自己。如同江风轻轻吹拂着绿色的田野,有洒脱、自然之意。 5. "名声自古随文散":好名声往往随着优秀的文章传扬开来。 6

相关内容:


16.

作者:陈振桂教授


九重云外鹤孤鸣,

死亦何曾负月明。

南渡舟随星斗转,

荒居笔带海涛声。

吾心自有冰壶在,

不向人间问浊清。

恨事都随椰雨散

兹怀抱得玉山晴。

游踪已印苍苔石,

奇境长开白鹿城。

绝顶回看千浪小,

冠霞独饮一江横。

平沙落日浮金钿,

生就东坡铁骨铮。


注:我的藏头诗严格遵循七言排律格律,平仄相间,中两联对仗工稳。"九死南荒"四字藏于首句,后八字分嵌于偶数句末,形成隐性藏头。诗中"冰壶""玉山"喻高洁品格,"椰雨""白鹿"具海南特色,尾联"铁骨铮"三字点化苏轼风骨。

立意:以苏轼贬谪海南的经历为经,以其豁达精神为纬,重塑"天涯孤臣"的文学形象。

构思:

藏头诗严格遵循七言排律格律,平仄相间,中两联对仗工稳。"九死南荒"四字藏于首句,后八字分嵌于偶数句末,形成隐性藏头。诗中"冰壶""玉山"喻高洁品格,"椰雨""白鹿"具海南特色,尾联"铁骨铮"三字点化苏轼风骨。

前四句写南迁之艰(鹤孤鸣、海涛声),中四句展不屈之志(冰壶、玉山),后六句绘奇绝之景(白鹿城、千浪小),终以"铁骨铮"呼应"不恨"主题。


亮点:隐性双藏头结构,地理意象(椰雨/白鹿城)与精神意象(冰壶/铁骨)交织,尾句"钿"字既指落日余晖又暗喻文字价值。


语言特色:融合李商隐的典丽与苏轼的豪放,"星斗转""一江横"等句得东坡时空意识之精髓。

出处: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北归渡琼州海峡时。


含义:前句言贬谪之痛不足悔,后句谓海南风物堪称平生至奇。


人生哲理:将政治灾难转化为审美体验,体现"天地境界"的超越性思维。


现实意义:为当代人提供逆境中的价值重构范式——"兹游"可解构为对生命体验的主动赋义。


社会影响:此句与《定风波》共同塑造中国文化中"苦难美学"的典范,海南儋州现有"兹游奇绝"主题纪念馆。

2025年9月16日于南宁




发布于 2025-10-02 12:28
收藏
1
上一篇:「每日一字」揭秘“兹”字内涵,传承千年文化魅力(2019.09.22) 下一篇:文脉传承,鄢福初谈“斯文在兹”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