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禁令真相,为啥飞机不让带超100mL液体登机?背后竟隐藏着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揭秘禁令真相,为啥飞机不让带超100mL液体登机?背后竟隐藏着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你说得对,飞机上对液体(包括凝胶和喷雾)有容量限制(通常是100mL/100g/1L容器,且需置于透明可封口的塑料袋中),这确实是出于安全考虑。这个规定背后,确实有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与2001年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紧密相关。
"故事的背景: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
"事件回顾:"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民用客机。其中两架(American Airlines 11号航班和United Airlines 175号航班)被故意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双子塔,导致两座塔楼倒塌,造成近3000人死亡。另外一架(American Airlines 77号航班)被撞向华盛顿特区的五角大楼,第四架(United Airlines 93号航班)则在乘客试图反抗恐怖分子后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尚克斯维尔附近,避免了更大的人员伤亡。 "劫机手段:" 恐怖分子能够成功劫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利用了当时航空安全管理的漏洞。虽然当时有严格的安全检查,但主要针对武器和爆炸物,且允许乘客携带小型、随身携带的液体物品。恐怖分子携带了易燃液体(可能是用于制造燃烧弹或破坏飞机电子设备的化学品,具体成分至今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来源:科普中国

国庆中秋长假临近,不少人已经在准备踏上旅程。对于选择飞机出行的人来说,安检时的“随身携带的液体不能超过100mL”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难题。

为什么液体只能带100mL?另外,既然限定了100mL,要是我把一瓶水喝到只剩100mL,是不是就能带进去了?而在机场候机场所买的饮料和酒,为什么又能顺利带上飞机呢?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说一说这条规定。

液体炸弹的“惊天阴谋”

每一条规则的背后,可能是一场悲剧或者是差一点发生的悲剧。“100mL液体禁令”也是如此,它和一次险些酿成惨剧的恐怖袭击阴谋有关。

事情发生在2006年8月,当时英国伦敦警方和军情五处一起挫败了一起恐怖袭击阴谋,后来这次恐怖袭击阴谋被称为“2006跨大西洋航线阴谋”。

恐怖分子计划在至少7架从英国飞往美国或者加拿大的航班上引爆炸弹。如果恐怖分子真的实施了这个计划,将会有上千人在这次恐怖袭击中丧生。

而这些恐怖分子选择的武器,就是液体炸药。

按照恐怖分子的计划,他们会将高浓度的过氧化氢伪装成普通的饮料装在饮料瓶里并重新封装好(从外观上看不出什么异常)。然后将另一种高爆炸药粉末放在掏空的AA电池(5号电池)里,另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引爆器是用相机闪光灯改装的。

“饮料”“电池”“闪光灯”这几个看起来没有任何危险的物品很可能不会引起安检人员的注意,而且在当时普通的X光安检机下也看不出什么异常。

一旦被带上飞机,恐怖分子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把它们组装成一个威力巨大的炸弹。等飞机飞到大西洋上方的万米高空中时,恐怖分子会引爆炸弹,它的爆炸威力足以让一架飞机在空中解体,几乎不会有人在这样的空难中生还。

更让人惊出冷汗的是,这些恐怖分子是8月9日被抓获的,根据推测他们策划的袭击会在9月11之前实施,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险些酿成大祸。

为了防止恐怖分子还有“漏网之鱼”,英国各机场在8月10日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除了必要的证件和钱包外,禁止携带任何随身行李上飞机。美国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所有航班禁止携带除婴儿配方奶粉和处方药之外的任何液体以及(凝胶状物体)。

8月14日,英国降低了防范措施,但是仍然禁止携带任何液体上飞机。

这次恐怖袭击虽未得逞,但依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巨大震动和恐慌。事件平息之后,为加强航空安保,“随身行李中禁止携带100mL以上液体”这项规定应运而生。直到今天,很多国家及地区依然沿用或制定了类似的规则。

随身液体少于100mL就安全?

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随身携带液体不超过100mL就绝对安全吗?小于这个体积就不能造炸弹了吗?

其实,小于100mL的液体并不是绝对安全,它只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这个体量制造液体炸弹的爆炸威力有限。

那有企图的人难道就不能携带10个100mL的小瓶,然后再把它们混合起来吗?确实,从理论上来说坏人可以钻这个漏洞,但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恐怖分子把爆炸物分成多个小瓶分装,在最终组装混合的时候操作会非常困难,毕竟“手搓炸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也很容易引起周围人的警觉。

更重要的是,机场对于100mL以下的液体并不是直接放行,也会对它们进行检测。

安检时的液体检测

早期机场里使用的单能X光安检仪,只能简单地看到旅客的行李中的物体轮廓,安检员也只是通过轮廓判断物体是不是危险品,对于瓶子里的液体更是无法分辨。

现在的机场里的X光安检仪已进行升级。

比如常见的双能X射线安检仪,它不光能够测量出物体的形状,还能够粗略判断物体的类型,比如有机物会呈现出橘黄色,混合物和轻金属(盐类)会呈现绿色,无机物呈现蓝色。

但仅凭这些还不够,有些可以用来制作爆炸物的液体,在这些安检仪中的成像可能会与普通液很接近。所以,安检人员有必要对这些可疑液体进行单独的检测。

这些液体检测设备也很成熟。

举个例子,在很多地铁站都能见到液体检测仪,它们是基于拉曼光谱、准静态电子断层扫描等技术制造的。

简单地说,拉曼光谱就是向着液体中发射一束激光,然后看返回的光谱对液体进行判断。它只能测量透明包装的液体。

基于准静态电子断层扫描技术的检测仪器是检测液体的介电常数,因为每种液体都有自己的介电常数,就像身份指纹一样,所以通过测量介电常数就可以对它们进行区分,而且即便液体在金属容器中也可以直接测量,非常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安检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

比如CT安检仪配合深度学习技术,就可以更精确地检测液体的类型,不再需要拿出单独测量。它们现在主要用于托运行李的检测上,但随着技术进步,体积和成本的下降,它们也有可能在随身行李的检测上普及开来。

比如,欧盟和英国都曾经对机场随身行李的安检仪进行过更新,换成先进的CT安检仪,这样一来就可以取消“100mL液体禁令”。不过在计划实施中似乎遇到了问题,一些原本取消了“液体禁令”的机场在最近又恢复了禁令。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未来安检技术的提升,“100mL液体禁令”终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鉴于现在“液体禁令”依然有效,有一些事项值得我们注意。

安检时的液体都包括什么?

有可以例外的吗?

对于水、酒、牛奶之类的东西无需多说我们就能意识到它们是液体。那润肤乳、防晒霜、牙膏这些糊状物,它们是不是液体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些黏糊糊的东西同样会被视为液体,一不留神,你的化妆品很可能会被扣下来。那如果200mL的防晒霜,里面只剩一半了,是不是就符合了100mL液体规定?

并不是。100mL不仅规定的是液体的体积,也包括整个液体包装的容量。只要防晒霜的外包装写的体积是200mL,就算超标,是不能随身携带的。所以,如果携带了超量的化妆品,最好是托运,或者提前买好分装瓶分装(注意,即便分装每个人能携带的液体总量一般不超过1L)。

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是可以打破“100mL液体禁令”的。比如,如果你需要随身携带液体类药物,这些药物是可以超过100mL的,有些机场可能会要求你出示医生的医嘱,可以提前备好。

对于带婴儿出行的旅客来说,如果需要携带母乳或者是其他液体状辅食,也是可以超过100mL的,但是这些超出规定的液体必须经过单独的安全检测。

转机时一定要注意

最后还有一件值得提醒的事情。

通过安检区之后,你在免税店之类的候机区购买到的饮料、酒水护肤品之类的液体是可以带上飞机的。因为所有在免税店售卖的商品都已经经过了检查(毕竟免税店老板也不希望你在他的免税店里买到一瓶爆炸物)。

但是如果你要转机,一定要注意,在购买液体商品之后,记得让店家帮忙把它们封装在防拆密封袋(STEB)中,同时要保留购物凭证。它们可以证明你携带的液体是安全的。

不过在飞行途中不要自行拆开这个密封袋,它一经拆开是无法复原的。

所以,“100mL液体禁令”并不是故意要给我们制造麻烦,它是全球航空安全体系在与潜在的威胁作斗争。遵守这项规定,能让我们的旅途更加平安顺畅。

作者丨科学边角料科普创作者

审核丨罗宏森四川师范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研究院院长

发布于 2025-10-01 19:43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飞机上开启飞行模式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下一篇:揭秘禁令之谜,为啥飞机不让带超100mL液体登机?背后竟有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