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第一镇”柳市,乡情浓似酒,学子共筑乡兴梦,携手共创共富路

浙江“第一镇”柳市,乡情浓似酒,学子共筑乡兴梦,携手共创共富路"/

这是一篇关于浙江省“第一镇”柳市镇的文章,重点突出了其与学子、乡情以及共同富裕的联系:
"浙江“第一镇”柳市:乡情系学子 乡兴见共富"
在富饶的浙江大地,素有“浙江第一镇”美誉的柳市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温州市的东南部。这片土地不仅以其雄厚的工业基础闻名,更以其深厚的乡情底蕴和迈向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乡情系学子,乡兴见共富”,这简洁的十六字,恰如其分地勾勒出柳市当前发展的精神风貌与时代图景。
"乡情系学子:教育沃土,人才摇篮"
“乡情”,是柳市浓得化不开的底色。这份情,不仅体现在对故土的眷恋,更体现在对家乡未来发展的深切关怀,尤其是对下一代的培养。柳市镇深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人才辈出的根本之策,也是激发乡村活力、增强乡情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柳市在教育事业上投入巨大,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镇内学校硬件设施日益完善,师资力量持续增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柳市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努力为每一位学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机会。许多在外求学

相关内容: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23日电(张益聪)“从以前各大乡村送羊肉,到如今镇域发放奖学金,柳市激励学子成才的方式在变,也让我看到了家乡蓬勃发展的日新月异。”近日,浙江省温州市柳市镇知名人士联谊会(下称:柳市知联会)会长,正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吴炳池在第二届柳贤博士奖学金及柳博人才库表彰大会现场如是说。

9月19日,大会现场柳博家属登台领奖。陈尚云 供图

吴炳池所说,既透露出柳市维系家乡与学子的乡情,也折射出该镇高质量发展之变。从“中国电器之都”核心区,到攀登浙江GDP“第一镇”,柳市跻身“千亿俱乐部”的同时,柳市人深知“分好蛋糕”与“做大蛋糕”同等重要——在这里,乡村振兴的共富脚步并未停下。

时间回到2023年12月,柳市知联会成立当天众多知名人士重聚家乡,在“千贤兴百村,柳市在行动”认捐仪式中,共募集资金8050.6万元,定向用于各项民生工程建设。譬如,林宅湿地公园服务中心暨柳园文化中心建设项目、柳贤博士奖学金,以及190个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等。

尤其是柳贤博士奖学金,通过村级初排、企业补充、贤达推荐、联谊会审核等共促模式,柳市知联会充分发挥知名人士与家乡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当地质朴的民间风俗,上升至镇域发展战略和共识。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柳市镇前州村就形成了奖励优秀学子的民间风俗。“起初,大学生就是咱们村的高材生,后来,眼见后辈中开始涌现出硕士、博士,我打心眼里高兴。”前州村副主任刘永生表示,这种表彰形式持续了30余年,不仅是对学子“出山”的欢送,更是对他们学成归来的希冀。

据统计,本次会议受表彰的柳市博士共65人,其中2025年获得博士学位的33人,另32人系往年考取博士,并列入了人才库名单。至此,柳博奖学金两年共表彰了171名博士。

9月19日,柳市相关领导走访获奖博士家属并授牌“博士之家”。陈尚云 供图

会上,乐清市委常委、柳市镇党委书记陈鹏表示,一方面,广大柳博学子立鸿鹄之志,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顶尖专家;另一方面,柳市是柳博学子的家乡,桑梓之情亦是在外柳博学子的底气。

今时的柳博,亦是来时的柳贤。会后,柳市还为获奖博士家属代表送去“博士之家”牌匾,这是柳博学子和柳市家乡之间的乡情延续,也是政府搭台、知名人士携手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吴炳池表示,接下来,在柳市镇党委、政府引领下,柳市知联会还将全面发挥柳市知名人士在助力产业兴旺、文化建设、乡村治理、生态宜居、公益慈善五大功能作用。(完)

发布于 2025-10-01 20:58
收藏
1
上一篇:砥砺奋进七十载,天山南北谱华章——扎根“西陲第一乡”,护边使命代代传 下一篇:广西扶绥县昌平乡,名字承载着对美好生活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