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架全货机、3466吨一次拉满,顺丰航空把央企的“宽体机俱乐部”直接挤到后排,湖北鄂州花湖机场一夜变成全国最忙“快递码头”。
这不是拍脑袋冲量,是把“国内+国际”两条钱袋子一起攥紧:国内用窄体机喂饱次日达,国际用宽体机抢高价芯片、生鲜、,一架飞机两种生意,载重表就是利润表。

央企们不是没飞机,而是飞机太大。
南航物流、东航物流、中邮航空,清一色B777、B747,飞一趟洛杉矶烧油200吨,回程要是空舱,烧的是国库的油。
顺丰把90架飞机拆成60架窄体、30架宽体,窄体飞国内“填仓”,宽体飞洲际“抬价”,空舱率压到8%,央企平均18%,一上一下,顺丰每吨公里成本少1块3,一年就是18亿利润。
鄂州花湖机场是顺丰自己养的“私家码头”。

24小时通关、跑道与货站零距离,飞机落地到起飞90分钟完成,深圳宝安、上海浦东做不到。
机场货运量2024年86万吨,2025年目标120万吨,相当于每天3300吨,等于把广州白云一整年的国际货量塞进一个小县城。
央企没自己的机场,只能排队交起降费和时刻,顺丰把机场股份握在手里,半夜两点也能插队起飞,央企想飞得看空管脸色。
央企的反击是订新飞机。

南航物流2025年接B777-8F,单机载重118吨,比老款多12吨,一架飞机贵2亿美元,计划书写着“跨境电商需求激增”,真实算盘是:再不涨价,2027年燃油补贴退坡,宽体机飞一小时亏一小时。
顺丰不跟,它去中东找沙特航空合作,对方出飞机、出时刻,顺丰出货源,利润五五开,不用买飞机就能挂“SF”航班号,央企还在算折旧,顺丰已经算分成。
国际航线数据更露骨。
2024年顺丰新开深圳—德里、鄂州—洛杉矶,两条线去程载重95%,回程载重78%,央企回程平均载重55%,中间40%的差价就是顺丰的净利润。

Delhi航线主要拉电子元件,洛杉矶航线主要拉三文鱼和车厘子,顺丰用“窄体+宽体”联运,把湖北小龙虾第二天送到迪拜餐桌,央企的飞机还在等洛杉矶货站排队打板。
邮航背靠中国邮政,国内航线密集,却只做“信件+电商小包”,单公斤收入不到顺丰一半,飞机日利用率7小时,顺丰拉到11小时,同一架飞机,顺丰一年多飞1400小时,多出来的小时就是纯利。
东航物流、国货航拼命接苹果、华为返程货,顺丰直接签三年运价协议,锁死运力,央企想加价发现舱位早被顺丰长单锁完。
结尾
央企买更大飞机就能反超顺丰?飞机大了,空舱谁填,补贴退了谁付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