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灯映照,岁月静好的温馨时光

晚灯映照,岁月静好的温馨时光"/

“晚灯” (wǎn dēng) 这个词语可以有多种含义,具体取决于上下文:
1. "字面意思 (Literal Meaning):" 指傍晚或夜晚时亮着的灯。它描绘了夜晚某个地方还亮着的光亮,可能是指家里的灯、商店的灯、路灯,或者是指晚自习室里的灯等。
2. "象征意义 (Symbolic Meaning):" "温暖与陪伴 (Warmth and Companionship):" 晚灯常常象征着家的温暖、归宿感,或者在孤独时刻的陪伴和慰藉。它代表着黑暗中的光明和希望。 "工作或学习的延续 (Continuation of Work or Study):" 指在夜晚继续工作或学习的人,灯下人影,代表着勤奋、专注或晚归。 "记忆与回忆 (Memory and Nostalgia):" 晚灯容易唤起人们对过去某个时刻、某个人或某个地方的回忆和思念,带有怀旧色彩。 "希望与等待 (Hope and Waiting):" 在某些情境下,晚灯也可能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或者是在等待着某人的归来。
3. "文学或艺术中的意象 (Imagery in Literature or Art):" 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晚灯”常常被用作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意象,用来营造氛围、抒发情感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周建国第一次注意到苏玉梅的孤独,是在一个飘着细雨的傍晚。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揣着刚买的烧饼往家走,路过小区花园时,看见苏玉梅坐在长椅上。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发用一根黑皮筋松松扎在脑后,几缕碎发被风吹得贴在脸颊上。她没打伞,手里捏着一片发黄的银杏叶,眼睛望着不远处滑梯上打闹的孩子,眼神空落落的,像被雨水泡胀的旧棉絮。


周建国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把手里的伞递过去:“苏大姐,下雨了,怎么不回家?”


苏玉梅吓了一跳,回过神来看到是他,忙摆摆手:“不用不用,我这就走,你快拿回去吧。”她的声音很轻,带着点不好意思的局促,像是被人撞见了什么秘密。


周建国没接伞,把烧饼塞给她一个:“刚出锅的,热乎,垫垫肚子。”说完就转身走了,没给她推辞的机会。他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很轻的“谢谢”,像羽毛似的飘在雨里。


周建国和苏玉梅住在同一个老小区,都是独居老人。他今年六十八,老伴三年前走了,儿子在深圳工作,一年到头回不来几次。苏玉梅比他小两岁,丈夫早逝,女儿嫁到了国外,去年疫情后,连视频电话都少了,说是那边工作忙。


以前两人只是点头之交,在楼下买菜碰到了,会问句“吃了吗”“天气挺好”,再没多余的话。周建国是个闷葫芦,老伴在时,家里的话都让老伴说了,现在家里静得能听见钟摆的声音,他就每天去公园打太极,去菜市场跟摊主讨价还价,尽量让自己忙起来,免得被孤单裹住。


他以为苏玉梅也是这样,直到那天傍晚的雨,把她的孤独淋得明明白白。


从那以后,周建国路过苏玉梅家楼下时,总会多留意一眼。她的窗户总是关着,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只有傍晚做饭时,才会透出一点昏黄的灯光,像一双半睁半闭的眼睛,没什么精神。


有一次,周建国在小区门口的水果店碰到苏玉梅,她正对着一筐苹果发愁。老板问她要多少,她小声说“一个”,老板愣了一下,还是给她称了。周建国走过去,直接拎了一兜苹果:“给我来十斤,要红的。”付完钱,他把苹果分了一半塞给苏玉梅:“我一个人吃不完,你帮我分担点,不然放坏了可惜。”


苏玉梅脸都红了,连连说“不用”,可周建国已经把苹果塞到她手里,转身去买橘子了。她站在原地,手里拎着那半兜苹果,分量不重,却让她的手有点发颤。自从女儿走后,除了物业收水电费,很少有人这么主动地跟她搭话,更别说给她送东西了。


那天晚上,苏玉梅把苹果洗了一个,咬了一口,甜得有点发齁,她却吃着吃着,眼泪掉了下来。不是因为苹果甜,是因为那半兜苹果里的温度,让她想起了年轻时,丈夫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她带一兜她爱吃的苹果,也是这样红,这样甜。


从那以后,两人的来往多了起来。周建国早上打太极回来,会顺便在苏玉梅家门口放一捆刚买的青菜;苏玉梅蒸了包子,也会给周建国端过去几个,说是“做多了,吃不完”。


周建国发现,苏玉梅其实很爱说话,只是没人听。她会跟他说年轻时在纺织厂上班的事,说她织的布总是全厂最好的,厂长还给她发过奖状;说她女儿小时候很调皮,总爱爬树掏鸟窝,每次都被她追着打;说她丈夫很会做饭,尤其是红烧肉,肥而不腻,每次她都能吃两大碗。


以前周建国觉得这些家长里短没意思,可现在听苏玉梅说,他觉得很有意思。他会跟着笑,会问“后来呢”,会说“你丈夫手艺真好,我老伴以前也爱做红烧肉”。每次他这么说,苏玉梅的眼睛就会亮一下,像是找到了知音。


有一次,苏玉梅的女儿给她打视频电话,她高兴得像个孩子,忙不迭地把手机拿给周建国看:“你看,这是我女儿,在国外过得挺好的。”周建国凑过去,对着屏幕里的年轻女人笑了笑,说“姑娘长得真俊”。挂了电话,苏玉梅的笑容还挂在脸上,跟周建国说:“她让我注意身体,说年底可能回来。”


周建国点点头:“好啊,回来就好,一家人团聚。”可他看得出来,苏玉梅的笑容里藏着点失落,像是知道“年底回来”可能又是一句空话。


那天晚上,苏玉梅家里的灯亮到了很晚。她把女儿从小到大的照片翻了出来,一张一张地看,看女儿第一次学走路的样子,看女儿考上大学时的录取通知书,看女儿结婚时穿婚纱的模样。照片里的人笑得很开心,可她看着看着,眼泪又掉了下来。她不是怪女儿,女儿有自己的生活,她知道,可她就是忍不住想,要是女儿在身边,哪怕只是陪她吃顿饭,说说话,该多好。


周建国也有过这样的时刻。有一次儿子给他打电话,说工作忙,春节不回来了,给他转了五千块钱,让他自己买点好吃的。他挂了电话,看着手机里的转账记录,心里空落落的。他不是缺那五千块钱,他是想儿子了,想看看儿子是不是瘦了,是不是又熬夜了,想跟儿子说说话,哪怕只是问问“吃了吗”“睡得好吗”。


从那以后,周建国每天晚上都会去苏玉梅家坐一会儿。两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聊天,或者就那么坐着,各看各的书,也不觉得尴尬。苏玉梅的话多了,笑容也多了,她的窗户不再总是关着,傍晚做饭时,透出的灯光也亮堂了许多,像是被点燃的蜡烛,暖烘烘的。


有一次,小区停电了,整个小区一片漆黑。周建国第一反应就是去苏玉梅家,他怕她一个人害怕。他拿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她家楼下,看见她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根蜡烛,局促地看着四周。


“苏大姐,你没事吧?”周建国走过去,手电筒的光打在她脸上,她的眼睛里有泪光。


“没事,就是有点怕黑。”苏玉梅小声说。


周建国把她扶进屋里,找了个盘子,把她手里的蜡烛放好。烛光摇曳,照亮了不大的客厅,也照亮了两人的脸。周建国坐在她旁边,跟她说话,说他年轻时在工厂上班,有一次停电,大家一起唱歌,唱《东方红》,唱得可热闹了。苏玉梅听着,也跟着笑,慢慢就不害怕了。


那天晚上,两人就着烛光,聊到了很晚。苏玉梅说,她小时候最怕黑,每次停电,妈妈都会抱着她,给她讲故事,直到她睡着。周建国说,他小时候也怕黑,爸爸会给他点一根蜡烛,让他看着蜡烛,说蜡烛的光会保护他。


蜡烛烧完了,天也快亮了,电还没来。苏玉梅给周建国倒了杯热水,两人坐在黑暗里,虽然看不见对方的脸,却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觉得很安心。


从那以后,苏玉梅不再怕黑了。因为她知道,不管什么时候,周建国都会在她身边,像蜡烛的光一样,保护她,陪着她。


秋天的时候,小区里的银杏叶黄了,像铺了一层金子。周建国和苏玉梅每天都会一起去公园散步,踩着落叶,听着沙沙的声音,聊着天。有人问他们是不是夫妻,周建国会笑着说“不是,是老邻居”,苏玉梅也会跟着笑,脸上带着点红晕。


有一次,苏玉梅的女儿真的回来了,带着女婿和外孙。她高兴得合不拢嘴,拉着女儿的手,给她介绍周建国:“这是周大哥,平时很照顾我。”女儿看着周建国,笑着说:“周大哥,谢谢您照顾我妈妈,辛苦您了。”


周建国摆摆手:“不辛苦,都是邻居,应该的。”


那天晚上,苏玉梅家里很热闹,笑声不断。周建国站在自家阳台上,看着她家亮堂的窗户,心里很欣慰。他知道,苏玉梅现在不孤单了,有女儿陪着她,有外孙围着她,她应该很开心。


可第二天早上,周建国去公园打太极,路过苏玉梅家楼下时,看见她正站在门口,像是在等什么。看见他,她眼睛一亮,走了过来:“周大哥,你早啊,我女儿今天要走了,说要去看看她爸爸的墓。”


周建国点点头:“应该的,去看看也好。”


“嗯,”苏玉梅应了一声,又说,“等她走了,晚上你还来我家坐会儿吧,我蒸了你爱吃的包子。”


周建国笑了:“好啊,我晚上一定来。”


苏玉梅也笑了,脸上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她知道,女儿再好,也有自己的生活,不能一直陪着她。可她不孤单了,因为她身边有周建国,有这个总是默默照顾她、听她说话的老邻居。


那天晚上,苏玉梅蒸了一大锅包子,有肉馅的,有素馅的。周建国来了,两人坐在沙发上,吃着包子,看着电视,聊着天。电视里在演一部家庭剧,讲的是老年人的生活。苏玉梅说:“你看他们,跟我们多像啊。”


周建国点点头:“是啊,不管多大年龄,都想身边有人陪。”


苏玉梅看着他,眼睛里有泪光,却笑着说:“是啊,有人陪,就好。”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洒在两人身上,暖暖的。客厅里的灯光亮堂,包子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还有两人的笑声,像风铃一样,清脆而温暖。


周建国知道,他和苏玉梅都老了,都经历过失去,都害怕孤单。可现在,他们不再孤单了,因为他们身边有彼此,有陪伴。不管未来怎么样,只要身边有人陪,日子就会过得有滋有味,就会充满希望。


晚灯亮着,照亮了两个老人的晚年,也照亮了他们心中的温暖。

发布于 2025-10-01 08:28
收藏
1
上一篇:河亭晚望,诗意盎然的夕阳美景 下一篇:卜算子·暮夏晚雨,细雨斜风作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