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吃排行榜前十名出炉!沙茶面登顶,第四名是“勇敢者美食”
厦门小吃以其独特的闽南风味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近日结合2025年最新榜单和本地口碑,综合整理出十大必吃经典,涵盖传统古早味与新兴网红款。
从沙茶面到土笋冻,从海蛎煎到满煎糕,每一口都承载着鹭岛的山海之味和人文风情。这份攻略将带您一站式解锁厦门舌尖密码,体验最地道的闽南味道。

01 沙茶面:闽南灵魂美食
沙茶面作为厦门小吃的“代言人”,其历史可追溯至东南亚华侨带回的沙茶文化,经闽南人改良后成为本地标志性美食。精髓在于汤色红亮、微辣回甘的沙茶汤头。
汤头以花生酱、虾米、辣椒等18种香料炒制,搭配碱水面和自选配料(如鱿鱼、鸭血、豆腐),浓郁醇厚。
老店“乌糖沙茶面”每日凌晨4点熬汤,坚持“不加盟、不外卖”,被《舌尖上的中国》誉为“活化石”。吃沙茶面最好在清晨或中午,那是汤头最鲜美的时刻。

02 土笋冻:暗黑系惊喜
看似果冻的土笋冻,实则由海滩星虫熬制而成,Q弹爽滑,搭配蒜蓉酱油和芥末,鲜美异常。这道小吃起源于沿海先民的智慧,利用滩涂资源创造美味。
百年老字号“天河西门土笋冻”采用传统工艺,晶莹剔透的冻体中可见完整虫体,是本地人私藏。若想尝试创新口味,可去“老二市口土笋冻”搭配酸萝卜丝,解腻又提鲜。

03 海蛎煎:铁板上的海味
厦门海蛎煎讲究“外酥里嫩”,选用同安湾野生海蛎裹地瓜粉煎制,边缘焦脆如蕾丝,内里鲜嫩爆汁。这道小吃体现了闽南人“靠海吃海”的饮食智慧。
“莲欢海蛎煎”藏身局口街巷子,老板用铁铲熟练翻煎,搭配甜辣酱堪称一绝;鼓浪屿“康家龙头海蛎煎”则以现撬海蛎和金黄蛋液吸引游客。

04 姜母鸭:砂锅里的乡愁
姜母鸭是闽南滋补佳品,起源于泉州,盛行于闽南地区。选用正番鸭与三年老姜、米酒慢炖3小时,鸭肉酥烂入味,姜片焦香回甘。
中山路“好德来姜母鸭”采用古法炮制,汤汁浓郁可拌饭;若想体验药膳风味,“三真丸子”的姜母鸭搭配鸭血豆腐,暖身又暖胃。这道菜尤其适合秋冬季节食用。

05 花生汤:古早味甜品
看似简单的花生汤,需用铜锅慢熬4小时至花生入口即化,汤色乳白如琼浆。这是闽南人早餐和夜宵的经典选择,体现了闽南饮食中“甜咸配”的哲学。
“黄则和花生汤”是中山路地标,搭配油条或炸枣堪称经典;深夜食堂“思北花生汤”则提供加蛋版,绵密中多了一丝嫩滑。

06 四果汤:夏日续命神器
作为首届厦门“十大名小吃”之一的四果汤,以石花膏、芋圆、西瓜等10余种配料搭配蜂蜜水或椰奶,冰爽解暑。这道甜品源于闽南人应对炎热气候的智慧。
“川伯四果汤”独树一帜,仅用6种传统料,莲子软糯香甜;“上官糖炒栗子四果汤”的小汤圆Q弹有嚼劲,人气颇高。

07 烧肉粽:糯米里的宝藏
厦门烧肉粽个头大、配料足,糯米用卤汁炒香,包裹五花肉、咸蛋黄、栗子等,淋上甜辣酱或花生酱,层次丰富。闽南肉粽文化可追溯至中原移民带来的饮食习俗。
“1980烧肉粽”是老字号代表,每日现包现煮,排队长龙见证其魅力;若想尝试创新,“佳味再添”的鲍鱼粽值得一试。

08 炸五香:酥脆的闽南情书
豆腐皮裹猪肉、马蹄、葱等馅料炸至金黄,外皮脆如薄纸,内馅鲜嫩多汁。这是闽南人家逢年过节必备的美食,如今已成为日常小吃。
八市“阿杰五香”现包现炸,3元一条性价比高,谢霆锋曾打卡推荐;“王婉燕水饺”的五香卷则以独特配方入选同安必吃榜。

09 面线糊:清晨的温柔抚慰
细如发丝的面线煮成糊状,搭配大肠、醋肉、鸭血等,撒胡椒粉提香,鲜甜暖胃。这是厦门人早餐和夜宵的经典选择,体现了闽南饮食中对“糊”类食物的独特偏爱。
“浮屿面线糊”的汤底用虾壳、鱼骨熬制8小时,配料新鲜;“阿玲面线糊”每日限量300碗,老客都知“9点前到,否则只能喝汤”。

10 满煎糕:鏊子上的甜梦
红糖面糊摊成蜂窝状,夹花生碎或芝麻馅,外皮焦脆,内里松软拉丝。这道小吃源于闽南人的早餐文化,兼具饱腹和美味双重功能。
八市“钟丽君满煎糕”是网红打卡点,2.5元一块现做现卖,香甜不齁;“亚海面线糊”的满煎糕搭配面线糊套餐,开启元气早餐。
八市是本地人菜市场,阿杰五香、钟丽君满煎糕、惠林土笋冻等老字号云集,烟火气十足。清晨前往最能感受地道厦门味。
中山路作为老牌小吃街,黄则和花生汤、1980烧肉粽等必吃,但需注意部分店铺价格偏高。傍晚时分人流如织,最能体验厦门热闹的夜生活。
鼓浪屿推荐“叶氏麻糍”的花生卷冰淇淋和“林记鱼丸”,避开龙头路主街,小巷子里更地道。记得趁早乘船前往,避开人流高峰。
厦门小吃不仅是味觉享受,更是闽南文化的缩影。从街头巷尾的烟火小摊到百年传承的老字号,每一口都藏着时光的故事。按这份榜单打卡,定能让你“食”刻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