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寺庙“大雄宝殿”之谜,大雄究竟有何深意?

揭秘寺庙“大雄宝殿”之谜,大雄究竟有何深意?"/

是的,我知道。寺庙里通常都会供奉“大雄宝殿”,这个名字非常有意义。
"“大雄宝殿”的名字含义:"
1. "大雄 (Dà Xióng):" 这个名字直接指向了佛教中一位非常重要的佛陀——"释迦牟尼佛 (Shakyamuni Buddha)"。 "大 (Dà):" 意为“伟大”、“宏伟”。 "雄 (Xióng):" 意为“威武”、“有力”。 "合起来,“大雄”就是指释迦牟尼佛的伟大和威武。" 这通常用来形容佛陀的智慧如大海般浩瀚,觉悟程度达到顶峰,其教法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降服烦恼和魔障,普度众生。
2. "宝殿 (Bǎo Diàn):" 指的是“珍贵的殿堂”。 "宝 (Bǎo):" 意为“珍宝”、“宝贵”。 "殿 (Diàn):" 意为“殿堂”、“大厅”。 "合起来,“宝殿”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庄严、神圣、值得尊敬和供奉的地方。"
"为什么寺庙里最重要的殿宇叫“大雄宝殿”?"
"供奉主角:"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被广泛认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是

相关内容:

“大雄”之名:佛教寺院核心殿堂的千年智慧

在中国大大小小的佛教寺院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矗立着一座名为“大雄宝殿”的建筑。这座殿宇不仅是寺院的空间核心,更是精神信仰的中心。为何寺庙都会建有“大雄宝殿”?“大雄”又究竟有何深意?这座殿堂里蕴含着怎样的佛教智慧与建筑艺术?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千年殿堂,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密码。

一、“大雄”释义:佛陀的德号与象征

“大雄”一词,实为佛的德号,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道德、法力的尊称。这个词源自梵文“Mahavīra”(摩诃毗罗)的意译,原为古印度耆那教对其教主的尊称,佛教亦采用为释迦牟尼的尊号。

“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慑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具体而言,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苦恼)、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他化自在天子魔(欲界第六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

《法华经·踊出品》赞叹道:“善哉,善哉!大雄世尊。”唐代诗人王勃在《梓州慧义寺碑铭序》中也写道:“仁义沸腾,则大雄拯横流之弊”,赞美佛陀拯救众生脱离苦难的伟力。

二、大雄宝殿:寺院的核心建筑

大雄宝殿即佛教寺院中的正殿,也称“大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其重要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大雄宝殿是寺院中等级最高的建筑,通常位于寺院中轴线的中心位置,体量宏伟,装饰庄严。如吉林松原龙华寺大雄宝殿宽63米,通高34.425米,仿北京故宫太和殿形制,为亚洲现存最大寺庙殿宇。

这里是僧侣日常修持活动的主要场所,早晚课诵、重要法会都在此举行。信众进入寺院,也必到此殿礼佛祈福。

“宝殿”的“宝”字即指“三宝”——佛、法、僧。佛像为“佛宝”,藏经为“法宝”,僧侣为“僧宝”。这三宝都与此殿密切相关,体现了其在佛教信仰中的核心地位。

三、殿内像设:佛教教义的立体呈现

大雄宝殿的像设丰富而有序,通常可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深刻的宗教象征意义。

1. 主尊佛像

大殿正中供奉的主尊佛像主要有几种形式:

单尊佛像:多为释迦牟尼佛,常见三种造型姿势:

成道相: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定印,表禅定),右手直伸下垂(触地印,表大地证明佛的成道)。

说法相: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上屈指作环形(说法印,表佛说法的姿势)。

旃檀佛像:立像,左手下垂(与愿印,表满众生愿),右手屈臂上伸(施无畏印,表除众生苦)。

三尊佛像

横三世佛:中间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左边药师琉璃光佛(东方净琉璃世界),右边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

竖三世佛:中间释迦牟尼佛(现在佛),左边燃灯佛(过去佛),右边弥勒佛(未来佛)。

五尊佛像:即五方佛,代表五个方位。

七尊佛像:过去七佛,包括释迦牟尼佛和在他之前出现的六佛。

主尊佛像两旁常塑有两位比丘像:年老的为“迦叶尊者”(禅宗初祖),中年的为“阿难尊者”(禅宗二祖),形成“一佛两弟子”的造像格局。

2. 十八罗汉像

大殿两侧多供奉十八罗汉像。据佛经记载,佛涅槃前嘱咐了十六位大罗汉,让他们不要涅槃,常住世间为众生培植福德。五代以后,加上两位尊者,成为十八罗汉。这些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精湛技艺。

3. 海岛观音与三大士

在正殿佛像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之像,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龙。

有些寺院则设置海岛观音像,面北而设观音像立于海岛上,右手据杨柳,左手托净瓶。海岛四周依据《法华经·普门品》作“观音救八难”的塑像,观音两旁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像作为胁侍。

四、建筑艺术:从南北到各地的风采

大雄宝殿的建筑风格因地域和时代而异,各具特色。

山西五台山的大雄宝殿是前院的主体建筑,也是菩萨顶的主要殿堂。殿面宽13米,三开间,进深12.3米。单檐歇山顶,四出廊,前置重檐抱厦,黄琉璃瓦盖顶。檐下柱头上挂一桃形小匾,上刻“唵”字,是藏传佛教喇嘛教徒祈祷往生极乐世界时所唱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中的第一个字,体现了藏传佛教的特色。

江苏金山寺大雄宝殿屡建屡毁,历史上多次毁于兵灾和火灾。现殿于1985年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奠基,1990年落成。殿高25米,深广24.6米见方,耗资360余万元,殿中三尊大佛每尊高一丈六尺,十八罗汉每座高九尺。

吉林松原龙华寺大雄宝殿则仿北京故宫太和殿样式而建,为双层檐庑殿顶,古称“四阿屋顶”,是我国古代皇家建筑的最高等级。大殿宽63米多,通高34.425米,比太和殿仅低50多厘米,比天安门城楼仅低20余厘米,巍峨壮观。

五、文化内涵:超越宗教的象征意义

大雄宝殿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大殿的匾额楹联是佛学理念、文学理念、道德理念和书法艺术、装饰艺术的完美组合,具有深邃的文字内涵和高超的艺术品位。如五台山大雄宝殿门口对联:“灵鹫鹫灵灵鹫灵,真容容真真容真”,不仅意境深远,还体现了汉语的文字魅力。

佛教文化中有“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俗语,比喻没有事情不会上门,有事相求才会来访。这句俗语源自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现已融入日常用语,成为汉语中常用的习语。

大雄宝殿作为“三宝殿”之首(另两个是藏经楼和僧寮),体现了佛教佛、法、僧三宝的完整体系,也成为中国这个具有浓重佛教传统国家的习俗象征。

从古至今,大雄宝殿作为佛教寺院的核心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信徒礼佛修持的场所,也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大雄”二字,既是对佛陀威德的大力赞叹,也是对修行者破迷开悟、超越烦恼的智慧期许。

当我们走进任何一座寺院的大雄宝殿,无论其规模大小、建筑风格如何,都能感受到那种庄严宁静的氛围,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静观内心。这或许就是大雄宝殿千年以来能够一直作为佛教信仰核心场所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一座物理空间的建筑,更是一座精神信仰的殿堂,承载着人类对智慧、慈悲和超越的永恒追求。

发布于 2025-10-01 04:13
收藏
1
上一篇:春节须有“节” —— 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下一篇:武汉惊现“网红寺庙”,异域风情浓烈,游客赞叹,仿佛穿越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