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边疆,心系家国——致敬全国劳动模范达吉论珠,西藏札达县东波村老支书的奉献之路

扎根边疆,心系家国——致敬全国劳动模范达吉论珠,西藏札达县东波村老支书的奉献之路"/

以下是一篇关于全国劳动模范、西藏札达县东波村老支书达吉论珠的报道:
"扎根边疆 心系家国——记全国劳动模范、西藏札达县东波村老支书达吉论珠"
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有一位老人,他叫达吉论珠,是东波村的原党支部书记。他扎根边疆,心系家国,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2020年,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扎根边疆,奉献青春"
上世纪80年代,达吉论珠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家乡札达县东波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东波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村民们生活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产方式落后,生活条件艰苦。
面对困境,达吉论珠没有退缩,他带领村民们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道路。他组织村民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逐步改变了过去单一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
达吉论珠始终把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一心为公,廉洁奉公,从不谋取私利。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们一起劳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心系家国,带领致富"
在达吉论珠的带领下,东波村发生了翻天覆

相关内容:

在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400米的札达县,群山环抱中的东波村隶属于达巴乡。这里氧气稀薄、环境艰苦,却常年行走着一位鬓发斑白、脚步蹒跚的老人。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东波村的老支书达吉论珠。他将整颗心奉献给这片土地,带领村民修水渠、开商店、办合作社、守护边境。从村干部到巡边人,三十九载岁月青丝成雪,不变的始终是为民服务的初心。他不仅是东波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更是民族团结的守护者、雪域边疆的忠诚卫士。在这片离天最近的土地上,达吉论珠用一生诠释了“扎根边疆、心系家国”的深刻含义。

清水润民心,实干促发展

达吉论珠生于1967年,自16岁担任东波村三组组长兼会计起,便将人生的每一步踏实印刻在家乡的土地上。2007年,能力出众、热忱为民的他全票当选村委会副主任,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解决村民最急切的用水难题。

他带领16名村民上山寻找水源,在海拔4500多米的荒山野岭间踏遍每一处可能出水的地点。他们自带干粮、驻扎帐篷,常常一连数日奋战在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刺骨的寒风,都未能动摇他们凿渠引水的决心。“付出终有回报,我们终于找到了水源,一口气打出3口井。”说起这段经历,他语气中仍充满自豪。清泉流入东波村,也流进了每一位村民的心田。

达吉论珠向村民宣讲党的政策。(照片由本人提供)

2014年,达吉论珠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清醒地认识到,仅靠传统农牧业难以让村子真正摆脱贫困。当时的东波村,连一家像样的小卖部都没有。村民购买一包盐、一瓶油,都需托人从县城捎带,或向流动商贩购买,价格高昂、不便且质量难以保障。

达吉论珠果断提议开办村集体便民商店。“搞砸了怎么办?”“启动资金从哪里来?”面对村委会和村民的质疑,他毫不犹豫带头出资1万元,并动员村“两委”从集体经济中挤出一部分资金,鼓励村民入股共建。“只要大家愿意干,就一定能干成!”他话语坚定。

如今,这家初始投资仅10万元的小商店,已成为保障全村日常生活所需的“暖心部门”。不仅货品齐全、价格公道,每年还能盈利数万元,村民按股分红、喜笑颜开。大家纷纷感慨:“再也不用为买东西发愁了,家门口什么都有!”

解决了饮水和购物难题,达吉论珠的脚步并未停歇。2017年,他开始筹备成立奶牛养殖合作社,鼓励村民以牲畜和劳动力入股,实现集约化养殖和股份分红。起初不少人对“合作社”模式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批评他“瞎折腾”。他白天忙工作,晚上顶风冒雪挨家挨户敲门,耐心讲解政策、分析经济账、描绘长远效益。有村民回忆:“书记一次次来找我们谈心,是真真切切为大家谋好事。”

最终,31户村民加入合作社。近年来,入社村民每年都能获得可观分红,不仅切实增收,更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同年,达吉论珠提议用集体资金购置两台装载机,通过租赁给附近施工单位等方式,累计为村集体创收44万余元,并带动多名村民就业。

退岗不褪色,守边显忠诚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达吉论珠始终将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作为推动发展、促进团结、维护稳定的核心抓手。他深知,在少数民族地区,党支部不仅是政策执行者,更是凝聚人心的桥梁。

他带领党支部积极发展青年党员,重点培养双语干部,使党支部成为沟通汉藏文化的纽带。在他的带领下,东波村党支部坚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组织藏汉群众共庆传统节日、共建互助小组,将民族团结融入日常点滴,润物无声。

达吉论珠带领村民补修道路。(照片由本人提供)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这座高原小村也未敢松懈。达吉论珠带领党员冲锋在前,设立防疫卡点,用藏汉双语宣传防疫知识,逐户发放口罩、消毒液,组织村民接种疫苗。在那段紧张的日子里,他是防疫“宣传员”“配送员”,更是群众心中的“安全员”。他说:“抗疫如打仗,有党员在,群众心里就踏实。”

2021年村“两委”换届,达吉论珠主动让贤,推荐年轻干部接班。许多人表示不解,他却坦然回应:“东波村的未来属于年轻人,要相信他们。”离任后,他并未选择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毅然扛起新使命——担任村边境巡逻队队长。

“守边既是为国家这个‘大家’,也是为我们个人幸福的‘小家’”,他这样说道。他带领巡逻队员步行、骑马、骑摩托车,常年穿梭在边境线上,默默守护国土安全。每一次巡边,既是对地理边疆的实地勘察,也是对精神边疆的忠诚筑牢。他动情地说:“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会一直守下去。”

党性映山村,精神励后人

在达吉论珠家中,整齐陈列着诸多荣誉证书:阿里地区劳动模范、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西藏自治区劳动模范……2025年“五一”前夕,他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一名共产党员39年的坚守与奉献。从修渠引水到开办商店,从养殖合作社到机械租赁,从疫情防控到边境巡逻,他每一步都写满了“实干”二字。他不仅带领一村脱贫致富,更守护了一方团结与安宁。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形式,达吉论珠常年主持村支部的升国旗仪式。(照片由本人提供)

达吉论珠的精神,是当代边疆少数民族干部群体的真实缩影——他们扎根一线、心系群众,将个人理想融入家乡发展,把人生价值书写在祖国边陲。

高原苍茫,山河为证。达吉论珠依旧戴着那副老花镜,脚步蹒跚却目光坚定地行走在边境山路上。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劳模从来不是站在光环中的人,而是在平凡岗位上持续创造不平凡事业的人。(文一利)

来源:中工网

发布于 2025-09-30 17:43
收藏
1
上一篇:民间故事里的奇迹,善心珠的传说与力量 下一篇:氧化锆珠,揭秘其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