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节气智慧,秋雨添寒,秋分之际探寻“不穿单”的气候变化征兆

数说节气智慧,秋雨添寒,秋分之际探寻“不穿单”的气候变化征兆"/

我们来数说节气谚语,并探讨秋分时节“不穿单”的体现。
"数说节气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句谚语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立秋之后"的天气特点,尤其是在中国北方地区更为明显。
1. "时间节点:" 主要指"立秋之后",尤其是进入"处暑"节气前后。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但此时天气往往仍然炎热,且“秋老虎”现象时有发生。 2. "核心含义:" 强调了"立秋之后降雨增多",并且每次降雨之后,气温都会明显下降。雨水带来的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使得天气转凉的速度加快。 3. "科学解释:" "冷空气活动增强:" 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北方的冷空气开始有势力地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形成降雨。 "水汽冷却效应:" 降雨本身会带走地表热量,并且湿润的空气在夜间更容易散热,导致气温下降。 "大气环流变化:" 季风环流进一步建立,水汽输送能力增强,降雨成为秋季常见的天气现象。 4. "生活指导:" 这句谚语是古人根据长期观察总结出的生活经验,提醒人们"立秋后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注意适时添加衣物",防止着凉感冒。它

相关内容:

中国天气网讯今天(9月23日),我国进入秋季的四个节气——秋分。此时节,我国大部气温加速下降,北方冷空气活跃,南方暑热逐渐消退,秋季版图达到鼎盛。秋分日也被定为“农民丰收节”,民间谚语大多和农事、气温变化有关,如“秋分时节两头忙,又种麦子又打场”、“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不穿单”等。真的三场秋雨后就不穿单了吗?哪些地方在此时开始“不穿单”?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此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日渐寒凉,我国大部进入凉爽的秋天,江南也将完成夏秋转换,至此秋季版图达鼎盛。

民间常用“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不穿单”来形容初秋时节北方地区气温快速下降的情形。中国天气网盘点大数据发现,常年来看,秋分开始时,长江以北地区在经历秋雨的“洗礼”后,平均气温已经降至22℃以下,穿短袖等单衣出行已经有点凉了,随着气温下降,在秋分结束时,“不穿单”的区域则将会扩展至南岭一带。

其实,我国幅员辽阔,究竟几场秋雨“不穿单”,不同的区域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天气网盘点1991年至2020年的气象数据发现,若以立秋后下一天雨为一场秋雨来统计,北方大城市中,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哈尔滨、太原等地从立秋开始经历一到两场降雨后,平均气温就会降至22℃以下,秋凉显现,出门“不穿单”。沈阳、天津、郑州、济南、北京、石家庄一般经历4至7场降雨后,也会加入“不穿单”的区域。

秋分也是农民丰收节,意味着秋收、秋耕、秋种的大忙时节到了,正所谓“秋分时节两头忙,又种麦子又打场。”不过,此时北方昼夜温差加大,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北部等纬度较高的地方,霜冻范围将迅速扩张,需重点防范初霜冻。同时,华西秋雨、寒露风、大雾等天气也可能会对秋收秋种造成不利影响。

“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新歌好稻栽。”秋分时节,我国大部雨季结束,天空因云层减少而变得高远,田间地头洋溢着秋收的喜悦。为了确保粮食丰收,民间有粘雀子嘴、送秋牛图等习俗,以此来表达人们对丰收的期待。同时,秋分还是古代的“祭月节”,古人祭拜月神,祈求月神降福人间,在今天,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的灌溉耕耘在此时得到沉甸甸的回报。在这个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时节,让我们共享硕果累累的喜悦,在明媚的秋光中开启秋冬新篇章。(策划/江漪设计/陈玉洁 数据支持/孙倩倩 审核/刘红欣 张慧 刘文静 余晓芬)

来源: 中国天气网

发布于 2025-09-29 17:13
收藏
1
上一篇:“福州超鹿运动正大店惊人事件,顾客穿拖鞋健身遭取消会籍,会籍风波引关注!” 下一篇:数说节气智慧,秋雨寒意渐浓,秋分时节揭秘“不穿单”的气候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