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贝“现炒价卖预制菜”事件持续发酵,不少消费者吐槽:“以为吃的是锅气十足的现做菜,结果是加热就能上桌的预制菜,这钱花得太冤了!”这场争议,不仅戳中了消费者对“货不对板”的不满,更暴露了餐饮行业在诚信与品质上的短板。而提到餐饮里的“新鲜执念”,就不得不说佛山顺德菜——在顺德厨师眼里,食材的新鲜度,直接决定了一道菜的灵魂。
顺德菜有多讲究新鲜?凌晨从河里捞起的鲩鱼,上午就能变成餐桌上的“一鱼三吃”,鱼生要现片现吃,才能尝出鱼肉的清甜;刚从地里摘下的丝瓜、菜心,不泡水不隔夜,简单清炒就能吃出自然的鲜香。当地师傅常说:“好食材不用复杂调味,新鲜本身就是最好的味道。”也正因这份对新鲜的坚守,顺德菜才能凭“真材实料”圈粉无数,成为“中国厨师之乡”的金字招牌。
再看西贝事件,争议的核心从不是“用不用预制菜”——毕竟预制菜能降本增效,合理使用本无可厚非——而是“藏着掖着”的不透明:消费者付了“现炒”的溢价,期待的是现场烹饪的品质,得到的却是未明确告知的预制产品,这种“信息差”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漠视。
要解决这类问题,光靠消费者吐槽远远不够,还得从三个方面破局:
1. 把知情权还给消费者:参考顺德菜“明档厨房”的思路,推广“透明化”举措。比如强制餐厅标注菜品制作方式,是现炒还是预制;建立预制菜溯源系统,扫码就能看到食材来源、生产时间,让消费者吃得明白。
2. 诚信才是餐饮的“新鲜食材”:顺德菜的口碑,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对新鲜的坚持;餐饮品牌的长久,也离不开对消费者的诚信。像河南胖东来那样,把“实在”刻在经营里,反而能积累更多信任。反之,靠模糊宣传赚“快钱”,只会透支品牌口碑,最终失去消费者。
3. 行业规范得跟上“食材新鲜度”:目前餐饮行业对预制菜的标注、“现炒”“新鲜”等宣传语的定义,还存在不少空白。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该尽快出台标准,明确哪些菜能用预制、宣传语该怎么用,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让真正坚守品质的商家有更多空间。
餐饮的本质,是用品质换信任。顺德菜用新鲜食材守住了味道的底线,其他餐饮品牌更该明白:消费者愿意为“好味道”买单,但绝不会为“欺骗”买单。毕竟,再便捷的预制菜,也替代不了诚信的分量;再高的溢价,也换不回失去的信任。
你怎么看




预制菜争议?又吃过哪些靠“新鲜”圈粉的顺德菜?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