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还在热搜上蹦跶,居然是因为请员工看了一场电影,这本身就让打工人心口一热——老板掏钱请我看片,看完还不用写观后感,去哪找?

更离谱的是,这片子叫《731》,票房飙到5.8亿,年底要进日本艺术院线,是十年来头一部敢在日本公映的南京大屠杀题材商业片。

何家劲不仅包场,还亲自剪国际版,等于把自家工厂招牌直接挂到海外银幕前,广告费全省了。


惠州新厂房砸1.2亿,全自动机器咔咔响,年产能8000吨,听起来冷冰冰,但他把生产线旁边空出一块地,摆抗战文物复制品,3A景区直接盖章。


游客一边买燕麦,一边看血衣模型,嘴里嚼着健康谷物,心里咂摸着历史苦味,这混搭谁想得到?

别人直播带货累得嗓子冒烟,他倒好,组织五百人徒步逛抗战遗址,央视镜头一路跟拍,走路就能上热搜。

员工走得腿软,回家一刷手机,发现自己原来在参与“红色研学”,工资照发,流量白捡,老板还顺手拿下“大湾区爱国教育推广大使”头衔,一鱼三吃。

有人酸他消费历史,可人家90年代就顶着“展昭”光环,没把经典角色榨成烂梗,也不拍无脑神剧炒冷饭。

戏约最火时退圈做生意,如今工厂现金流稳得吓人,却坚持不上市、不割韭菜,连微博都懒得买热搜。

我扒完一圈,最大的感受是:把爱国做成生意不稀奇,稀奇的是赚了钱还让普通人真正受益。

员工免费看电影、学生多了条研学路线、游客多一个能带娃的景区,他自己得了口碑,历史被重新提起——没人输。

别人谈情怀只动嘴,他直接把钱、流量、厂房、片子全押上,还押得不动声色。65岁,不靠回忆杀,靠一条完整的“历史+实业+教育”闭环,活生生把情怀跑成了可持续报表。

生意人很多,明星更多,能把两者并轨还不让人讨厌的,眼下就他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