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探寻传统美食“秋菜”的奥秘

秋分时节,探寻传统美食“秋菜”的奥秘"/

“秋菜”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独一无二的蔬菜,而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指的是"秋分时节当地常见的、适合食用且寓意美好的时令蔬菜"。
吃“秋菜”是岭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和一些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主要寓意是:
1. "祈求健康长寿":秋分后,天气转凉,人们希望通过吃特定的蔬菜来增强抵抗力,祈求健康平安,甚至有“吃了秋菜,不生疥疮”的说法(疥疮是一种皮肤病)。 2. "顺应时令":秋菜是应季的蔬菜,吃了对身体有益。 3. "家庭团聚":采摘和分享秋菜也是家人团聚、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
"那么,具体会吃哪些“秋菜”呢?"
这完全"取决于当地的物产和习俗"。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家庭,吃的秋菜都可能不一样。常见的有:
"芥菜":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有些地方有“秋分吃芥菜,不生疮疥”的说法。 "菠菜":时令的菠菜也是秋菜的一种。 "秋葵":在一些地区,秋葵也被当作秋菜来食用。 "通菜(空心菜)":有些地方会吃通菜。 "其他绿叶蔬菜":比如苋菜、生菜等当地应季的

相关内容: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 上官云)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节气民俗丰富多彩,有竖鸡蛋、放风筝等等。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那么,此时竖鸡蛋为啥能成功?民俗讲究“吃秋菜”,秋菜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秘书长唐志强。

他表示,古代有秋分祭月的习惯,有说法认为,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后来一些原本属于秋分的民俗逐渐挪到了中秋节,民间祭月慢慢地就在中秋时进行了。而秋菜,实际就是野苋菜。

最早确立的节气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秋分,是中国古代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

资料图:正值秋分丰收时节,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农户抢抓农时收割玉米。(无人机照片) 邹雄 摄

唐志强介绍,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说法,古代皇家会在秋分这一天祭月。北京的月坛,就是过去皇帝祭月的地方。

他解释,由于每年秋分日在农历八月里的日期经常会有变动,不一定都能赶上满月。慢慢地,人们开始在中秋祭月,那时月亮正圆,跟秋分有关的部分民俗也挪到了中秋节。

“今年的秋分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在9月23日02时19分左右来临,是在凌晨。今年秋分日跟中秋节的时间间隔也比较远。”他说。

“竖蛋”为何能成功?

正所谓“秋分到、蛋儿俏”,秋分来临这一天,可能不少人都玩过一个游戏,叫做“竖蛋”。

这个游戏的玩法简单有趣,挺考验动手能力:挑选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把它在桌子上竖起来,松开手后鸡蛋不倒,就算成功了。

资料图:秋分以后,气候由这一节气开始入秋。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等分,民俗中此时竖蛋最容易成功。在全国各地也有“竖鸡蛋”、吃秋菜和送秋牛的习俗。王卉 摄

“有人认为,秋分日正好阴阳平衡,因此‘竖蛋’游戏比较容易成功,但实际上这个因素的影响比较小。鸡蛋外壳表面有细微的凸起,把大的一头朝下,找准位置,再扶稳一下,就能把鸡蛋立起来。”唐志强说。

秋分时节,另一个有趣的民俗是“吃秋菜”。所谓秋菜,就是野苋菜,有的人家会将野苋菜与鱼片一起做成“秋汤”,认为食用后有益于身体健康。

放风筝,则是此时比较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之一。唐志强说,秋季天高云淡,很适合放风筝,也是一个亲近大自然的好机会。

为啥要“粘雀子嘴”?

由于秋分是农事活动的关键时间节点,在古代,人们对秋分相当重视。

唐志强举了一个例子:过去民间流行在秋分时送秋牛图,也就是“送秋牛”,纸上印着全年农历节气、耕作时令与农夫耕田图样,实际上是提醒人们不误农时。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资料图:色彩鲜明的农作物与灰白相间的徽派建筑在秋分时节呈现出一幅好“丰”景。 李韵涵 摄

“秋分来临,进入三秋大忙阶段,也就是秋收、秋耕、秋种。人们忙着收获成熟的庄稼,同时及时播种冬小麦等农作物。”他表示,节气至今对农事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有趣的是,此时有一项民俗是“粘雀子嘴”,就是将没有包馅的汤圆煮熟,用竹签扎上,然后放在田梗上,意思是希望那些小鸟去吃汤圆,不要去破坏庄稼。

“秋天天气慢慢变凉了,从养生角度来说,适宜平补,可以吃一些山药、莲子、百合等有利于平补降燥的食物,日常饮食注意健脾润肺,保持良好、规律的作息时间。”他说。

虽然有个说法叫做“春捂秋冻”,但唐志强提醒,秋分节气已是仲秋时节,气温下降比较明显、昼夜温差也比较大,一定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完)

发布于 2025-09-28 11:28
收藏
1
上一篇:春风拂面,放风筝其乐无穷——感受传统乐趣的无限魅力 下一篇:白露将至,抓紧时间!种植这8种蔬菜,秋冬丰收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