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玩边学,探寻苏州最具“土味”寒假打卡新地标

边玩边学,探寻苏州最具“土味”寒假打卡新地标"/

哇!这个寒假打卡地的主意太棒了!“边玩边学习”+“最具土味”,这感觉就像是在挖掘苏州那些充满烟火气、带着浓浓地方特色,但又可能不那么“网红”的地方。这正符合现在很多人追求的真实、接地气的旅行体验嘛!
那么,让我来为你挖掘几个苏州最具“土味”的寒假打卡地,保证让你在放松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不一样的苏州韵味:
"1. 太仓沙溪古镇 & 狮子头肉铺 (舌尖上的土味)"
"为什么土味?" 太仓沙溪,尤其是老街,保留着比较淳朴的江南水乡风貌。不同于苏州古城区的精致,这里更像是“原住民”的生活区。街上有很多老字号,比如"陈记阳澄湖大闸蟹"、"丁妈红烧肉",还有各种小吃摊。找一家看起来最“接地气”的小吃店,点上一份热气腾腾的"狮子头肉"(沙溪最有名!),看着老板熟练地操作,听着周围市井的喧嚣,这就是最浓郁的“土味”体验。 "边玩边学习:" 可以了解沙溪作为鱼米之乡的历史,品尝正宗的苏帮菜特色(狮子头、青团、定胜糕等),感受江南水乡的市井生活。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去附近的"沙溪

相关内容:

【看苏州专稿 文/嵇程】

今天一大早,不少家长都在朋友圈

晒起了给孩子准备的早餐照

原来从今天起,苏州各大中小学校

都迎来了一年两次的期末考试

考完试,学生们就可以

喜提期盼已久的寒假啦!

除了完成功课外

寒假去哪玩也可以提前规划起来咯!

今天,看苏州记者就为大家

寻觅到了一处寒假打卡地

位于唯亭街道湖滨社区的土窑文化馆

新启用的土窑文化馆总面积160平方米,分为土窑发展历史和社区变迁历史两块展示内容,包含土窑模型及模具展示区、土窑产品展示区、窑厂燃料凭证展示区等区域。

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在社区里就有文化馆,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羡慕?湖滨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庄建珍告诉看苏州记者,之所以会打造土窑文化馆,一是为了让辖区居民了解土窑文化和社区土窑的变迁历史,提升居民的文化自信;二也是因为湖滨社区曾有段与土窑文化相关的历史。

据了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告别农村土坯茅草屋,苏南农村建造土窑,烧制砖瓦,村民们用自家节省下来的砻糠、稻柴、麦柴等燃料与窑厂置换砖瓦,自建房屋,改善居住条件。到了八十年代后,轮窑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土砖窑,土砖窑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窑文化永远留在了老一辈村民的记忆中。

(南泗村旧址。)

“湖滨社区由原茅塔、南泗、桥头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茅塔村土窑建于1966年,是当时跨塘乡的第一座土窑,而南泗村也分别在1968年和1972年建造了两座土窑。”

庄建珍介绍,南泗村的土窑,是单体土砖窑。窑厂除了8、9名固定职工外,其余出窑和上下运输都是本地村民临时用工。窑厂当年生意红火时,河浜停满了排队等候购买砖瓦的船只,前来提货的客户,在几天或者几个月前已到窑厂办好购买砖瓦的相关手续,并预约了时间。

窑厂的工作流程看似简单,实则全是重体力活。练泥、制坯、定坯、装窑、出窑、上下运输砖瓦,没有一样轻松的。“和泥省力气儿,脱坯嘣口子儿。装窑汗和泥儿,出窑脱层皮儿。”庄建珍说,这句话流传至今,就是形容脱坯烧砖的苦和累。

这座传奇的南泗村土窑,自1968年盘窑至2004年因园区星湖街工程北延停窑不再生产,历时25年时间记载着园区发展的历史。2006年,这片土窑与民房拆迁时一并拆除,至此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庄建珍说,前几天开馆的时候,不少孩子来现场参观。面对这么多从来没见过的物件,孩子们感到非常新奇,不断地询问着各种好物件的用途。“土窑文化馆内展示的每一件都是颇具时代感的老器具、老物件,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文明的传承。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通过参观土窑文化馆照片展览墙,了解湖滨社区土窑历史变迁过程。”

据了解,土窑文化馆

采用电话预约的形式进行对外开放

集满十人后

每周六上午统一免费开放

还有专业的讲解员进行现场介绍哦~

怎么样,这样一处

又好玩又长知识的寒假打卡地

你是不是也心动了?


发布于 2025-09-27 10:58
收藏
1
上一篇:记者亲测体验,苏州11号线花桥至阳澄湖东站仅需34分钟,全程最高票价仅需8元! 下一篇:苏州隐秘净土,全国最美寺院,静享颐养身心之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