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被花香呛醒,心跳像打鼓”——3月15日,上海一位27岁女生把法国香水茉莉搬进卧室,一周后凌晨两点被120拉走,医生诊断:强心苷中毒诱发心律失常。

别再说“花只是花”,有些绿植就是埋伏在窗帘后面的隐形杀手。

法国香水茉莉听着浪漫,实测密闭卧室里挥发浓度一小时就能飙到欧盟B类警戒值,心脏怦怦乱跳不是心动,是中毒。

夜来香更离谱,晚上香气颗粒是白天三倍,呼吸道本就脆弱的人直接当了一夜人肉吸味器。

多肉法师那股臭袜子味也不是单纯难闻,硫化物高温翻倍,偏头痛人群闻一晚第二天恨不得撞墙。

带刺植物更直白,国际家居安全协会一年登记两千多例娃被扎进急诊,全是家长觉得“放阳台没事”。

大型绿植看着霸气,1米5以上那种,空气净化器瞬间变摆设,PM2.5吸附量+30%,开净化器都嫌吵。

寓意不佳的彼岸花销量日本跌四成,国内却还有人图稀奇,殡仪馆同款花搬进婚房,心里不膈应才怪。

最惨的是滴水观音,汁液进眼睛,儿童医院一年收百例,角膜损伤不可逆。

办公室放一盆,摸完键盘揉眼,当天就能请病假。

蕨类孢子十五个人里就有一个过敏,脸肿成面包还找不到元凶。

枯萎植物也别偷懒不扔,释放的乙烯是“催败神器”,一盆烂叶拖垮整屋花,跟传染丧气没两样。

欧盟去年已给虎皮兰、绿萝发安全身份证,国内还在盲目买买买。

北京协和划出3米红线:开花植物离床少于三米,过敏科门诊见一个劝一个。

清华建筑环境中心更直接:十平方小房绿植别超三盆,夜间统统请去阳台,不然人在里面跟植物抢氧气。

想养先查“中国植物志”,或者下个“植鉴”APP扫一扫,毒不毒一秒知道。
上海8月起试点“室内绿化安全评估”,花几百块买个检测报告,总比半夜叫救护车便宜。
别等心跳报警才后悔,绿植不是滤镜,安全才是第一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