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是为何呢?孙耀庭又是为何成为太监的呢?“当年啊,在宫里伺候娘娘皇帝,太监宫女们每到晚上一定要在鞋里放一个苍耳。”

孙耀庭
穷苦孩子早当家
孙耀庭于1902年出生在天津一个贫农家庭,家中包括他一共有6个人,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当时代的一粒尘土落下在每个人的身上时,都是一座大山。因此,孙耀庭家时刻都在生死线上挣扎,幸而村里有一个私塾先生愿意雇佣孙父孙母,孙耀庭也得以读了几年书,识得一些小字。但好景不长,随着大清王朝的日益虚弱,私塾先生也将孙父孙母辞退,孙耀庭被迫停止读书生涯,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孙父又与同村财主有了口舌之争。
孙耀庭
因朝中无人,孙家最后竟落得被赶出村子以乞讨为生的下场。眼看父母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恰好他听说同村的太监从皇宫回来了,还带着大批金银财宝,凡是在村口迎接他的都会得到一袋米和一把赏钱。这下孙耀庭可心痒难耐了,虽说子根事大,但谁会与钱过不去呢?于是,他就打算进宫做太监,但父母的坚决反对又使他心里不停动摇。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何况,他还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就靠着后代光耀门楣了。
孙耀庭
可随着世道越来越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孙耀庭最终还是决定净身入宫,而且是自主净身。这种痛苦可想而知,当净身的刀挥下时,孙耀庭整整昏迷了三天,待他醒来时,却发现什么都变了。原来在他净身的第一个晚上,傅仪就宣布退位,中国开始进入民国时代,在他万念俱灰之下,又得知民国总统可以为傅仪保留皇帝身份,这也证明他还有进宫发财的机会。但当他喜滋滋的幻想宫中生活时,父亲带来的消息却将他打入深渊。
孙耀庭
此时的孙耀庭才15岁,却已经吃遍了人生所有的苦,幸而邻居家看他可怜,再支持他读了几年私塾。但孙耀庭也仍然没有放弃进宫的机会,在同乡的介绍下,他如愿以偿地认识了皇亲国戚。当时虽是民国,但北京城里依然有许多信奉封建礼教之人,他们敢无视民法,公然在社会招募太监宫女。“儿啊!你命苦啊!皇帝虽然还招人,但他已经不招净身人了,我这苦命的儿啊!”

孙耀庭
于是,孙耀庭就成功应聘到了傅仪的皇叔载涛府上,为后来进宫奠定基础,因为长相干净读过几年书,所以载涛十分喜欢他,还亲自赐名“顺寿”,有一路顺遂的美好祝愿。除此之外,还有王府的老太监也在教他做人做事,他在王府的日子还算舒心,不仅顿顿有面条吃,还月月有俸禄拿。但人都是不满足的,孙耀庭同样也不甘于这种平静生活,他想赚大钱,像回村大老太监一样被人顶礼膜拜,这些都是载涛不能给他的。因此,孙耀庭就在1917年离开了王府,后因贵人相助,他得以在任德祥王府任职,这任德祥不是个一般人物,他掌握了紫禁城大半的经济。
孙耀庭
也许孙耀庭天生就受人喜爱,在任德祥府上没任职多久就被端康太妃看上,她不仅让孙耀庭进入专门为自己成立的戏班,还给他取了个“春寿”的名字,此时他已经完成目标了。但未待他开始“发家致富”,一场大火又将他的人生打回原形。原来,存放大量财宝的建福宫突然起火,不少太监宫女在救火的同时顺走了不少好物,这就引起了傅仪的反感。为了以绝后患,傅仪居然将所有太监全部清退,孙耀庭赫然在列,但习惯被伺候的主子们怎会习惯自己生活?
溥仪
孙耀庭在宫里也不是白混的,当傅仪重新招太监时,他又成功地应聘了,只不过这次二进宫也令他的后半生痛苦不已。他不仅要和新人“平起平坐”,还要承受主子们无端的怒火,而他后来与记者口述的苍耳故事,就在这里有诸多体现。太监血泪史
在孙耀庭的口述中,人们逐渐了解了太监的生活,对其中的“苍耳醒觉”法惊叹不已。虽是晚清的皇宫,但制度却是几千年前的制度,主子们依旧高高在上,下人们依旧像狗一样活着。
溥仪和婉容
比如说伺候娘娘的太监,他们不仅是苦力,还是娘娘的开心果或受气筒,待娘娘稍有不顺,他们就会被打得皮开肉绽。有时候被打死了,还得不到应有的安葬,侍卫们都是将断气的太监拖到荒郊野外,随野狗分食。还有更无法想象的是,倘若长得白净喜人的太监被主子们看中,还要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在深宫里因特殊需求而死去的年轻太监不在少数。每每说到这里,孙耀庭都会失声痛哭。
苍耳
除此之外,倘若太监犯了错,轻则受四十、八十的大板,重则受发配之刑。这些太监即便能熬过皮肉之苦,后半生也要和病痛相伴了,而那些被发配边疆的太监,大多都死在半路了。那时候的边疆是要走过去的,他们有的被发配到了新疆,有的则去了西藏,而那些地方也都是苦寒之地。“宫里有不少好孩子啊!他们都像我一样被迫净身,只是为了得到主子手心里的仨瓜俩枣,就白白被玩死了!”

孙耀庭
由此可看,太监的生活史就是一本血泪史,当孙耀庭说到“苍耳醒觉”时,记者更能深刻感受到太监的命运之苦,这是为何?实质上,苍耳是北方一种浑身长满刺的植物,太监们通常将它们放在鞋里做鞋垫,以此警醒自己,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反抗自然规律!众所周知,太监是没有休息时间的,他们天天都要做守夜的活,但夜晚又是人体最困的时候,没有几位能坚持下去。可一旦被主子们发现“擅离职守”就要挨板子,搞不好还要掉脑袋,所谓上有计策下有对策,太监们想出了以苍耳做鞋垫的办法。
孙耀庭
连孙耀庭都用过这个办法,每次守夜之前,他都会在鞋里放上几颗苍耳,困的时候就猛踩几下,靠着这种近乎自残的方式守了好几年的夜。说到此处,孙耀庭则是一脸苦笑。因此,苍耳不仅是太监们清醒的工具,还是他们身份低贱的象征,与无根的意义一样,都被后人不齿和唾弃。“主子们都是拿棉花软被当鞋垫,普通百姓拿草当鞋垫,就唯独太监拿苍耳当鞋垫,这怎么会让人看得起?”

孙耀庭
不过,虽然日子过得苦些,太监的收入还是颇为可观的,像是与孙耀庭同乡的大太监,他就有堪比大臣的财力。而孙耀庭在后来也混成了皇帝眼前的红人,皇帝问事时要他,大臣参见皇帝之前也要问他,一时风头无两。后来,随着冯玉祥的“入侵”,几乎所有皇室成员都被赶出了紫禁城,此时傅仪又收到了日本人的,来到东北建立伪满洲国,而孙耀庭自然也跟了过去。可惜,此时的孙耀庭经过多年的摧残,身体早已不如从前轻便,加上患有恶疾,傅仪毫不留情地将他打发回北京城了。
溥仪
根据孙耀庭所述,在这之前,曾发生过一次令他心惊胆战的事。原来,孙耀庭与几位太监说紫禁城的旧事,恰好被傅仪听到了,只见傅仪拿起一把手枪抵着他的脑袋。“到这个时候我还是很害怕,皇帝的枪啊,当时就指着我的脑袋!”
“你说了什么?你与那些下人说我什么!连你个太监也敢瞧不起我!”

孙耀庭
那时的孙耀庭脸都吓白了,只知道连连求饶,磕到随后额头都冒了血,傅仪才满意地收回手枪。过了不久,孙耀庭就被赶回了紫禁城,但此时,正是中国革命运动的此起彼伏的时候,他在宽大的北京竟找不到一处容身之所。后来,他还是在其他太监的帮助下,住进了北长街的一个小四合院里,里面都是同他一样的大小太监。而他们这批人与前人不大一样,前人回乡了还能得到一份安家费和一处田地,唯有他们除了一身病什么都没有,这群被时代抛弃的人,只得合钱买下一处宅子用于补贴家用。
苍耳
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宅子越来越破,租户越来越少,到最后孙耀庭竟落得了与父母一样的命运,那便是以乞讨为生。当时,在北京开展革命运动的学生们,每日都会看到一个佝偻的男子拖着袋子,一户一户地捡垃圾,偶尔还会看到他坐在破烂的摇椅上,一坐就是一天。但没有人会为了这些旧社会的人留步,而孙耀庭与其他太监的好日子,也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才到来的。那么,国家是如何对待这些旧时代的太监呢?
溥仪与婉容
苦尽甘来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孙耀庭在北长街的生活。自从租户减少后,孙耀庭就经常大街小巷的捡煤炭或火柴,日日以白粥或馒头为食,过得苦不堪言,但他好像已经麻木了似的。孙耀庭曾告诉记者。“我被皇帝赶回老家后,就和以前宫里的太监们一直生活,那些老家伙啊,都没用了。他们每天都在说着以前宫里发生的故事,特别是苍耳,他们现在还喜欢把苍耳当做鞋垫,到了晚上就站在门口,像守着主子似的守着其他老家伙。”

孙耀庭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采访的时候曾注意过,孙耀庭的开口布鞋正中间就有一颗苍耳,除此之外,他的床头也摆着许多新鲜的苍耳。也许对他来说,苍耳只是旁人眼中确定太监身份的证明,而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见证者。随后,中国政府了解到北长街住了一批晚清太监,不仅派人对他们进行了慰问,还制定了相关政策,从此以后,孙耀庭的幸福人生便开始了。政府会给予他们每个月16块钱的补贴,这使得孙耀庭过上了较为体面的生活,除此之外,政府还会派人去对他们进行开导。
孙耀庭
通过交流,工作人员得知孙耀庭念过书,还特地给他安排了一个寺庙管理的工作,这使得他每个月的工资高达35块钱。这下孙耀庭过得舒服了,也有了回报政府的行动,他开始主动地接受作者采访,配合作家写书,对于有些不堪回首的事情也愿意说出来,给国家提供了不少史实资料。除此之外,他还练起了书法,当他写出“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时,记者知道他已经从心里接受了新时代。待他将书法献给国家后,还做了许多双鞋垫,无外乎都是带有苍耳的鞋垫,当记者对此疑惑不解时,他便告诉对方。
孙耀庭
此后,孙耀庭还经常到故宫门外转转,看着参天的古树和大红的宫墙,他每每都会流泪,不知他是因旧时的痛苦流泪,还是因为别的什么。随后,他又看向了毛主席的画像,不知此时的他,是在想着毛主席的诸多贡献,还是透过毛主席想着晚清的人和事。1996年,孙耀庭逝世,享年94岁。“你们认为这是太监的象征,但对我们来说,它是我们的前半生,虽然日子很苦,但也是值得回想的,苍耳可是我们的菩萨种子啊。”

孙耀庭
随着他的离去,太监史也在中国落下了帷幕,命运待他不好,虽然,他的名字里带着一生顺遂之意,但他直到后半生才感受到做为人的价值与尊严。对此,他离去的时候还在感谢着国家与政府,也许在他心中,是新时代给了他做为人的价值。因此,他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不过所有的一切,都随着他的离去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