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咱北京人必尝的春日美食清单!

【惊蛰节气】咱北京人必尝的春日美食清单!"/

哈哈,问到点子上了!惊蛰节气,万物复苏,春雷乍响,北京的老规矩,新吃法,都挺有意思。这个时节,吃点应季的,暖身子,还能“惊蛰”一下,特别应景。
以下是一些北京人(或者说老北京人)在惊蛰前后常吃或适合吃的东西:
1. "梨 (Lí - Pear):" 这绝对是惊蛰最有代表性的食物!老话说“惊蛰吃梨,不生疮疖”,梨性凉,能润肺止咳,清热化痰,非常适合这个由冬转春,气候逐渐干燥的时候。冰糖炖梨、烤梨都是不错的选择。北京的梨品种也多,鸭梨、京白梨、皇冠梨等都行。
2. "春饼/春卷 (Chūn Bǐng / Chūn Juǎn - Spring Pancakes / Spring Rolls):"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吃点“春”味儿。春饼薄如蝉翼,可以卷上各种时令菜,如炒豆芽、菠菜、鸡蛋丝、肉丝,再配点黄瓜条、葱丝,蘸上甜面酱,一口下去,满嘴春意。春卷也是类似的概念,炸或煎的,里面包裹着各种馅料。
3. "荠菜 (Jìcài - Shepherd's Purse):"

相关内容:

惊蛰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天地间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雷响

万物从冬季中苏醒

变得热闹非凡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

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今天小爱要和大家一起聊聊

惊蛰的含义、民俗、食俗


惊蛰的含义


“惊蛰”古称为“启蛰”,本意为蛰虫开始活动。西汉时期辑录的《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趣味民俗

祭白虎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吃梨
1.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熏香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惊蛰民间习俗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北京人惊蛰吃什么

吃懒龙


按照老北京习俗,惊蛰这天讲究吃懒龙,因为惊蛰过后,大家要为新的一年奔波了,传说吃了“懒龙”,可以解除春懒。


懒龙主要分猪肉馅和牛肉馅两种,北京孩子在幼儿园、托儿所的童年岁月里,午饭时懒龙和大米粥的香味儿恐怕是一辈子都抹不掉的记忆了。


吃盘龙糕


相传经过冬眠的龙,在惊蛰那天也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在北京昌平的糕点老字号-稻香村,会在惊蛰当日推出“盘龙糕”,是以清幽的桂花和滋补的山药作馅,清甜而温润,金黄色的饼皮上雕刻着金龙戏珠的精致图案,寓意祈龙赐福。


吃牛肉


所谓“牛肉补气,功同黄芪”,惊蛰节气多吃辛温甘润的牛肉,可以提高御寒能力,同时养肝补脾。


北京人解锁牛肉,习惯于酱牛肉和炖牛肉。炖牛肉枣红发亮,味道咸中带甜;酱牛肉则香气四溢,回味醇厚,是就着二锅头或者燕京啤酒的经典冷荤。


吃带鱼


带鱼性温、味甘、咸;归肝、脾经。有补脾、益气、暖胃、养肝、泽肤、补气、养血、健美的作用。


烙饼卷带鱼是北京一道传统名吃,此外,炖带鱼, 红烧带鱼,干炸带鱼也是北京人餐桌的常备菜。


吃梨


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既可以生津润肺,又可以止咳化痰,新冠状病毒肺炎如此逞凶,特别适合这一季节食用。


把梨从蒂下三分之一处切下当盖,挖去梨心,掏空梨中间果肉、并切块;把川贝母细粉及适量冰糖放入梨中,再把梨放在蒸锅里,大火蒸45分钟左右,取出后即可食用。


春雷始鸣,万物生长

今日惊蛰,我们也都有一个美好的期盼

希望疫情能在一片生机中“早日消除”!


发布于 2025-09-25 17:58
收藏
1
上一篇:龙年盛宴,五大“龙”味养生年货,共度健康喜庆时光 下一篇:今日惊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