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泉州世遗瑰宝,老君岩造像,被誉为“天下第一”的中国之最

探寻泉州世遗瑰宝,老君岩造像,被誉为“天下第一”的中国之最"/

我们来聚焦泉州世界遗产中的一项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之最”——"老君岩造像,被誉为“天下第一石雕”"。
"核心信息:老君岩造像"
"地点:"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灵水村,灵山寺右侧的天然岩石上。 "性质:" 世界上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 "历史:" 开凿于南宋时期(约公元12世纪),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规模:" 高达 "7.53米"。 底座宽 "6.6米"。 整体造型宏伟壮观。 "特点:" "天然岩壁雕刻:" 整个造像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直接在天然的花岗岩岩壁上雕刻而成,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技艺和选址的巧妙。 "道教造像:" 表现的是道教最高神祇“太上老君”的形象,头戴方巾,手持拂尘,面容慈祥而威严,身披道袍,三清冠造型独特。 "艺术风格:" 具有南宋时期雕刻艺术的典型风格,线条流畅,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既有道教的飘逸,又不失现实感。
"为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一”?

相关内容:

来源:台海网

老君岩造像“天下第一”

中国之最: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造像

位 置: 泉州清源山间

特 点:脱俗超然,体现大道至简的风格

老君岩造像坐北朝南,背屏青山。

老君岩周边景色(航拍图)

石造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

石像左手按膝,右手凭几,安详自得。

造像衣褶清晰,简约中蕴匠心。

台海网9月10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 作为新晋世界遗产地,泉州备受海内外人士关注。从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到“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泉州在文化、艺术、建筑、宗教信仰等领域造就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多项之最,泉州清源山间的老君岩造像便是其一。

老君即太上老君,李耳,号聃,又号老子,是春秋末期卓越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其代表作《道德经》是影响深远的中国古代思想著作之一。东汉末道教创立后,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并衍化为道教“三清”(最高尊神)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本身神话色彩浓郁。

泉州老君岩造像凿刻于宋元时期,系利用一块露出地面的天然花岗岩石雕琢而成。石造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坐北朝南,背屏青山,巍然端坐,一派安详自得的样子。再看细节,石像左手按膝,右手凭几,两眼平视,双耳垂肩,表情自然。整座石像雕工精细,形态生动,须眉分明,额纹、衣褶清晰,头、额、眼、髭、须雕刻夸张而不失其意,庄重中显活泼,简约中蕴匠心,极具神韵,更显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的庄严境意。我国所保存的古代老君石刻造像,大多是头戴冕冠、身着冕服、庄严肃穆的帝王形象,或头上挽发、身穿道袍、道貌岸然的道士形象,像老君岩造像这样慈祥欢乐、长寿老人的形象,极为罕见。老君岩造像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造像“藏目”“掩耳”。据专家解释称这样的造型寓意深远,《道德经》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为了表现老君的脱俗超然,故赋予他这样的独特造型。明代理学家季本曾有诗句赞老君岩造像曰:“刻划渺难察,奇巧疑天工。”老君岩造像作为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造像,是我国古代宗教石刻艺术的瑰宝。

2017年4月,出席在泉州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创意与遗产研习班的专家在老君岩前合影。

老君岩造像深受游客喜爱

老君岩造像深入人心,是最受欢迎的摄影取景地之一。

老君岩造像因为和蔼可亲,历代以来深受民众的喜爱。在泉州民间说法中,老君岩也具有“长寿”的寓意,旧时还流行有到老君岩前“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的民间俗语,意思即凡人摸到“老君”鼻子可以活到120岁,摸到“老君”眼睛可以活到160岁。现今老君岩造像既是重要文物,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当然不能任意触摸、亵玩,只适合远观。但旧时能流传这样的俗语,自然说明老君岩造像深入人心,是一代又一代泉州人心目当中的“吉祥物”。无怪乎名人名家来到清源山,也对老君岩造像称赞有加。我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教授早年在游览参观老君岩造像时,幽默地说:“老子天下第一。”2004年,金庸先生曾到访清源山,特地与老君岩造像合影。2006年,易中天先生访游清源山,随后在《走进清源山》一文内写道:“走进清源山,你会和历史文化撞个满怀。”2015年,莫言先生在看到老君岩造像后提笔写下“惊喜”二字。他这样感慨道:“感觉很惊喜。惊,就是刚才说的中国文化,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有一座艺术水平如此高的雕像;喜,就是感觉老子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肃,很和蔼可亲,很随喜。” (泉州晚报 记者 吴拏云/文 陈英杰/图)

发布于 2025-09-25 16:13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泉州世遗奇迹,老君岩造像,揭秘“天下第一”的中国之最 下一篇:观音菩萨圣诞,话《西游记》的观音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