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省会之隐,知名不及厦门的低调魅力

福州,省会之隐,知名不及厦门的低调魅力"/

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确实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上与厦门等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现象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1. 历史文化因素:厦门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曾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因此在历史上就积累了较高的知名度。而福州虽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但其在近代的发展过程中,受到的瞩目相对较少。
2. 经济发展因素:厦门在经济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方面,吸引了大量的关注。相比之下,福州虽然也在不断发展,但在经济上的亮点相对较少,因此知名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 城市形象因素:厦门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宜居的环境,塑造了独特的城市形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人才。而福州虽然也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但在整体形象上与厦门相比,显得较为普通。
4. 媒体宣传因素:在媒体宣传方面,厦门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曝光,这也有助于提升其知名度。而福州在媒体上的表现相对较弱,因此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福州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努力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未来,随着福建省的整体发展和福州自身的努力,福州有望在知名度上取得更大的提升。

相关内容:

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不仅知名度没有厦门高,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也是心有力而余不足,长期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别的城市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却是妥妥的“兵家不争之地”,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城市,那么,福州究竟有多低调?我们又该如何审视这座省会城市?


福州位于福建省中部南端,以东面向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北接长三角,南连粤港澳大湾区,以北又是长江经济带,属于典型的陆海联通枢纽,乍一看,区位优势不错,但实际上福州却是妥妥的小透明,一提到福建,通常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哪个城市?肯定是厦门,厦门有特区政策扶持,享有更高的财政自主权和政策红利,港口、金融、旅游等产业高度国际化,2024年厦门接待入境过夜游客达到了230万人次,海外IP线上搜索热度稳居全国前五名,今年6月还被评为了“2024年度最具国际影响力入境游城市”。但反观福州,虽然旅游业也不错,去年全年接待的境内外游客数量甚至超过1.2亿人次,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名声就是没有厦门响亮,导致福州深陷“省会不及特区”的尴尬处境。

不只是知名度,福州在省内的综合发展也有些压不过泉州和厦门,虽然GDP位居全省第一,2024年达到了1.42万亿元,但经营经济上受泉州虹吸,泉州诞生了安踏、达利、恒安等全国知名品牌,创造了“晋江经验”的产业集群效应,反观福州,虽然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优势明显,但却缺乏建材、鞋服等更接地气的消费品产业,这就导致公众对福州的认知度普遍偏低。


不仅如此,作为省会,本应是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锚点,但福州的经济影响力反而却只局限于福州市域,先不说龙岩、漳州等位置偏远的城市,与福州相接的宁德、莆田等城市也没有很好的享受到省会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福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边缘定位”。福建本身就是一个多山省份,境内80% 以上为山地丘陵,尤其是与内陆之间隔着高大的武夷山脉、仙霞岭等天险,导致福建本身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就存在不畅,而福州虽然地处闽江下游,但却是典型的河口盆地地貌,处在“浙闽丘陵” 核心区,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占比达到了72%,周边被五虎山、莲花峰等山脉环绕,闽东和闽南地区又有戴云山脉横亘形成天然阻隔,导致福州在省内与其他地区也存在沟通困难的问题,这种地理格局导致福州对周边的经济辐射严重受限,自身发展也只能向海。


到了近代,地理相近的泉州、厦门等闽南地区,则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圈,交通上也比与福州联系更加紧密,甚至与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协同自主性更强。而同样作为沿海城市,泉州、厦门的港口也是重要发展优势,导致福州向海发展又面临着资源被分流的现象,2024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200万标箱,已被视为是外贸发展要义,而福州则只有358.74万标箱,竞争力明显不及厦门港口,在港口集群效应中,也只能作为“区域辅助” 定位,更削弱了其存在感。未来,福州还是要聚焦交通建设、产业聚势,强化差异化产业定位,将数字经济等优势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加快温福高铁、福州都市圈城市铁路等交通线的建设,打破地理局限,用铁路拉近福州与周边城市的距离,在山海协同与动能转换中重塑区域发展竞争力。

发布于 2025-09-23 19:12
收藏
1
上一篇: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福州市所辖6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下一篇:福建省唯一国家级新区——福州新区,何以为“新”?探索创新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