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地铁足迹,探寻“二水中分”——薛冰新书秦淮河传彼此的抵达分享会盛启

沿着地铁足迹,探寻“二水中分”——薛冰新书秦淮河传彼此的抵达分享会盛启"/

这个信息点很有意思,将几个元素融合在了一起:
1. "交通方式:" 沿着地铁前往。 2. "目的地:" 鱼嘴。 3. "核心景观/事件:" 看到秦淮河在鱼嘴处“二水中分”的景象。 4. "活动:" 薛冰的新书《秦淮河传》和《彼此的抵达》分享会。 5. "地点关联:" 分享会举办地与“二水中分”的景观地点相关联。
"解读和可能的场景:"
"地点推测:" 这个活动极有可能发生在"南京"。因为南京有秦淮河,有著名的“鱼嘴”(位于秦淮河入江口,是南京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也是“二水中分”的地理体现),并且薛冰是研究南京历史文化的人物。 "活动性质:" 这更像是一个"文化活动或沙龙"。选择在鱼嘴附近举办分享会,是为了将书籍内容(尤其是《秦淮河传》)与实地景观相结合,让参与者有更直观、更生动的体验。读者可以听讲,也可以实地感受秦淮河的壮丽和“二水中分”的地理奇观。 "“二水中分”:" 指的是秦淮河主航道在鱼嘴处被分为两股,向南

相关内容:

南京,一座古今交融的城市。悠悠流淌的秦淮河,高速疾驰的地铁,让诗与远方近在眼前。它们分别是古与今的交通要道,也逐渐成为串连文脉的轴线。

12月8日下午,南京市鼓楼区图书馆举办“暖冬阅读季”活动——薛冰新书《秦淮河传》《彼此的抵达》阅读分享会。现场读者跟着著名作家、文史学者薛冰和历史学博士、资深媒体人白雁,搭上地铁,一起穿越秦淮河两千年。

源自金陵王气的传说,“秦淮”这个名字在唐朝传开

秦淮河是南京独一无二的名片。“应该有这么一本书,撷英搭萃,成为我们重新认识秦淮河的好导游。”薛冰谙熟南京城市历史文化,他的新书《秦淮河传》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是一张崭新而又精致的“请柬”。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从杜牧的《泊秦淮》,到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南京这条文化的河流淌千年,伴随着诗词、散文而闻名遐迩。活动开场,白雁抛出一个问题:“秦”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名字,“淮”是中国古代四渎之一淮河的名字,为什么这两个字合成了南京这条母亲河的名字?

薛冰介绍,南京这条河最早不叫秦淮河,一开始叫“龙藏浦”,后来叫“小江”,是相对于长江(即“大江”)而言的。还有一个名字叫“淮”,也称为“淮水”,但不是淮河。

什么时候加上了“秦”字?“这也是金陵王气的由来。”薛冰说,西晋灭亡东吴之后,江南一带原来东吴的人不服气,就造出了金陵王气的传说,后来又在东晋、南朝时衍生出了众多说法。这些说法的源头是,秦始皇东巡经过这里,看到有帝王气,就把金陵长垄凿断。至于具体位置在哪里,说法不一。后来,人们认为,凿开的地方应该有水,也就是秦淮河。

“秦”与“淮”两个字联系起来,要到唐朝。“秦淮”两字最早出现在文献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又过了七八十年,杜牧的《泊秦淮》传诵非常广泛,“秦淮”这个名字也就传开了。

不去凤凰台,沿着地铁到鱼嘴感受“二水中分”

秦淮河曾是南京重要的交通通道,就像现在穿城而过的一条条地铁线。六朝时,秦淮河上有24航,也就是渡口,相当于地铁站。

《彼此的抵达:南京地铁站名文化》是薛冰老师关于南京地名文化的又一力作,由后浪出版公司出版。全书精心收录了南京17条地铁线、294个地铁站名的掌故,内容涵盖站名的由来、历史沿革、风物胜景、名人轶事,甚至民间传说。

从2005年5月南京地铁一号线开通试运营至今,近20年来,南京地铁文化也越来越丰富,渐渐承载起金陵城的气质。如今,一座座地铁站不仅串联起了城市空间,也打通了古与今的时间脉络,将南京的历史、地理、文化串珠成链。

薛冰介绍,以地铁二号线为例,它的第一站是鱼嘴,位于江心洲的洲头,像鱼的嘴一样。如今,在鱼嘴公园看落日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薛冰也强烈推荐,鱼嘴是很值得去看一看的,因为那里还能直观地感受到李白笔下“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场景。他说,这是李白当年在凤凰台上看到的,但是我们今天在当年的凤凰台一带已经看不到了,因为河西新城区形成了。但是,到鱼嘴的观景台上,我们还可以感受“二水中分”的景象:江心洲在中间,水被分成两半。以地铁二号线为例,沿线还有莫愁湖、汉中门、大行宫、明故宫、苜蓿园、仙鹤门等等,每一站都很有故事。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

(南京市鼓楼区图书馆供图)

发布于 2025-09-23 15:14
收藏
1
上一篇:江与河的奥秘,长江称“江”黄河名“河”,二者之间有何区别? 下一篇:南京,虎踞龙盘之地名由来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