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年·泰山礼丨草木为韵,非遗入衣,将自然色彩与香气织入衣裳

非遗年·泰山礼丨草木为韵,非遗入衣,将自然色彩与香气织入衣裳"/

这个标题非常有诗意和文化内涵,将“非遗年·泰山礼”的主题与具体的非遗技艺“草木染”巧妙结合,传递出一种自然、淳朴、富有禅意的理念。以下是对这个标题的解读和可能的延伸:
"标题解读:"
"非遗年·泰山礼:" 点明了活动的背景和地域特色。“非遗年”指该年有特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泰山礼”则暗示活动与泰山有关,可能蕴含着对泰山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可能指一种源自泰山的传统礼仪或习俗。 "草木为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表达。将草木比作“笔”,暗示了草木染的制作过程,如同用自然材料进行创作,将自然的色彩和香气“绘制”在衣物上。 "非遗入衣:" 直接点明了活动的核心内容,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草木染技艺,被应用到服装制作中。 "把草木色彩与香气穿在身上:" 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阐释,强调了草木染制品不仅具有美丽的色彩,还带有自然的香气,将自然的美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体验到一种身心的和谐与愉悦。
"整体意境:"
这个标题营造了一种回归自然、崇尚传统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在泰山脚下,利用当地的草木资源,通过传统的染色技艺,制作出一件件既美观又实用的衣服,穿在身上不仅感受到色彩的美丽,还能闻到草木的清香,体会到

相关内容:

阳光穿透悬挂的蓝白染布,在晴天见草木染工坊的地面投下深浅不一的光斑,槐米的淡香混着棉布的气息漫开来。挂着小鹿、花朵造型的蓝染挂饰在微风中轻晃,墙上“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的木牌,为这间工坊添了几分诗意。

位于泰山区邱家店镇王林坡村泰山炊烟巷的这间草木染工坊里,泰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草木染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靳爱军与女儿宋先骁正为一件白色T恤染色,指尖翻飞间,泰山四季的色彩便悄然流淌于衣服之上。

“太姥爷在济南章丘开染房时,就用植物染色,后来到泰安,试着用泰山的草木做原料,这门手艺就在泰山脚下扎下了根。”作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的宋先骁,从小看姥爷、妈妈染布,今年刚大学毕业便回到家乡,加入了妈妈的工坊,想把这门手艺玩出新花样。

泰山草木染,这门深植于泰山水土的技艺,其灵魂在于“就地取材,染自天成”。靳爱军如数家珍般点染着泰山的色彩图谱:白马石村的石榴皮能染出暖橙,亓家滩村的艾草能浸出青碧,山野间随处可见的葎草则能煮出清新微黄的绿意……泰山四时草木,皆可入染缸。

在工坊里,“染”是场与自然的对话。植物原料晒干砸碎后,历经三小时文火慢煮,加明矾或绿矾做媒染剂,颜色便随剂量、顺序悄然变化,再以盐固色,最终让泰山的植物精魂在布帛上凝结为永恒。“染布时一般要等染料降温到60℃,让棉布慢慢‘喝’足颜色。”靳爱军说,染好的衣物散发淡淡草木清香,就像是把泰山的草木“穿”在了身上。

靳爱军的工坊里,挂的衣裙以蓝白色为主,往往被游客误认为这是家扎染店。每当此时,母女二人总会耐心向游客解释扎染只是染的一种形式。“夏天蓝白色调比较受欢迎,所以我们以蓝白为主,但是染布有很多种手法,还有型糊染、蜡染等。”靳爱军说,如果说扎染是挥洒的抽象派,能扎出流云万千,型糊染则是细腻的印象派,足以染出整片泰山云天。

工坊最鲜活的气息,莫过于游客沉浸式的体验。靳爱军设计的“体验+文创”套餐,让草木染不再遥不可及。顾客在她们的指导下尝试扎染、型糊染,投入染缸的每一件作品都如同一次未知的“开盲盒”,染出独属于自己的惊喜图案。

身为新生代的宋先骁,还用镜头捕捉草木染之美,借助网络让这项传统技艺广为人知,更痴迷于探索草木间千变万化的色彩组合,为顾客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今年刚放暑假的时候,一位年轻学子返乡,从网上看到泰山草木染的视频,就专门来到王林坡村,不仅为自己染制T恤,更为母亲定制了专属色彩,甚至带来两件心爱衣物,由宋先骁以薯莨混合松木反复调色,最终染出他满意的图案和颜色。当一件件黯然失色的旧衣在染缸中获得重生,非遗的温暖也随之融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

泰山草木染,本是用泰山植物染色的传统技艺,但在靳爱军母女手里,它成了“万物皆可染”的生活美学。工坊里,T恤、裙子、耳坠、挂饰、摆件错落摆放。“以前只染布匹、衣服,现在试着在不同媒介上做文章。”靳爱军说,未来,草木染的触角将延伸至菩提子手串、书籍封面等多元载体,让泰山色彩点缀生活的每一处细节。

用泰山的草木染色,染出的图案自然也离不开泰山。

“我们正在开发‘泰山套系’图案,把石刻、日出、云海、姊妹松等元素都染到布上。把草木化作可穿戴的山水,让游客来泰山,能带走‘穿在身上的泰山’。”靳爱军指着泰山炊烟巷工作人员的草木染工服,白底蓝花间,“泰山泉乡”的logo和太阳花图案格外鲜亮,“这就是活广告,让非遗融进生活,才能真正传下去。”

这两年,母女俩还把染坊开进文旅圈,“五一”旗袍走秀、景区文创展、进社区进校园授课……而工坊迁入王林坡村,也为这个乡村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动能。今年“五一”前夕,一场融合了泰山草木染旗袍的走秀在泰山炊烟巷惊艳亮相,瞬间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点。工坊入驻带来的不仅是人流,更是乡村文化品位的提升。靳爱军说,她们还将继续走进社区与校园,将草木染的种子播撒四方。

草木无言,布帛载道。泰山草木染的故事里,藏着老手艺的韧性。当非遗牵手文创,当泰山草木成了“时尚密码”,这间染坊里的蓝与白,早已超越了色彩本身。从章丘染房到泰山脚下,从单一染布到多元文创,在泰山炊烟巷里,靳爱军母女以草木为墨,以染缸为砚,染出了一条“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振兴之路。

记者:刘小东 杨文洁

编辑:陈奕如

审核:王天姿

发布于 2025-09-19 22:13
收藏
1
上一篇:五一狂欢不止!穿汉服领银票,泰山石敢当文化园邀你共赴“银票狂欢节”盛典 下一篇:50款精选!助力满意大同特色伴手礼投票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