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朝鲜领导人这趟北京行,绝对是近几年东北亚最值得解读的外交大戏。官方通稿里,浓缩着三层不同的信号:一层给中国,一层给俄罗斯,还有一层,朝鲜领导人留给自己。
朝鲜领导人这次访华,不仅仅是又一次“惯例性的友好互访”。他出席大型多边外交场合,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量级嘉宾。这种历史节点的出现,本身就是国际格局的映射。我们看到,无论是官方媒体的报道,还是外交部的措辞,都在向外界释放一个清晰信号:东北亚格局正值再平衡时刻,朝鲜要借中国主场,重新塑造自身在大国棋局中的角色。

朝鲜领导人访华前夕的所有动作,绝不是即兴发挥,而是经过了精心设计。8月29日,朝鲜领导人会见赴海外军事作战烈士遗属,并罕见发表“致歉讲话”。他坦言,没能救活在异国战场上牺牲的朝鲜军官和士兵,“五脏俱焚”。短短一句话,背后是朝鲜政坛极其罕见的自我批评。要知道,在朝鲜这种高度集权体制下,最高领导人向民众、特别是烈士遗属公开致歉,极具象征意义。再加上早些天设立“追悼墙”,为阵亡者授勋、追授“英雄”荣誉称号,朝鲜领导人把朝鲜士兵的牺牲推上了国家叙事的最高点。
这种高调缅怀,当然不是单纯的情感表达。他是在为莫斯科释放压力。外界都在议论朝鲜士兵赴俄作战的人数与伤亡,朝鲜领导人此举,就是把“朝鲜为俄作战付出巨大牺牲”的事实摆上台面。对俄罗斯来说,这句话不好装聋作哑。不仅要表面感谢,更要在后续经济援助与技术转让上,给出实实在在的“补偿”。朝鲜需要什么?需要俄方兑现承诺,拉一把朝鲜经济,帮一把科研技术。俄乌冲突打到今天,俄罗斯对朝鲜的依赖和承诺,早已是众所周知的“半公开秘密”。
再看朝鲜领导人的第二个动作。按理说,朝鲜与俄罗斯这段时间互动频繁,外界猜测甚至升温到“俄朝结盟超越中朝”的程度。但这次访华,朝鲜领导人并没有选择在莫斯科或海参崴与普京见面,而是特意挑了北京——一个中国主场,三方都能“露脸”的舞台。这个地点选择很有讲究。朝鲜领导人直接用行动告诉外界,朝鲜不会一头扎进俄罗斯怀里,而是要在中俄之间保持“战略平衡”。中国是朝鲜最重要的后盾和传统盟友,俄朝再亲密,也不能“越界”削弱中朝纽带。
中方对此心知肚明,并且给足了朝鲜领导人面子。九三阅兵,普京和朝鲜领导人同为“主宾”,座次安排上,朝鲜领导人与普京并列站在中国最高领导人两侧。这个细节,学过国际礼仪的都知道分量有多重。中方把朝鲜领导人和普京放在同一高度,就是在公开“抬举”朝鲜,把朝鲜推上与俄罗斯对等的国际舞台。这不仅仅是外交礼节,更是主场外交的战略助攻。中国一方面向俄罗斯展示“老朋友的情谊”,另一方面明确告诉朝鲜:你不是只能靠俄罗斯,中朝关系同样牢不可破。

朝鲜领导人这次北京行,其实是在两头下注。对普京,他释放了两个信号,一明一暗。一是明面上用朝鲜士兵牺牲的事实提醒俄罗斯,不能只让朝鲜出力流血,经济技术回报也得落到实处。二是用北京作为会谈地点,用中方主场的权威,要求俄罗斯承认朝鲜的“独立性”和“多边外交身份”,不要把朝鲜当成随时可用的棋子。普京面临俄乌战场的巨大压力,当然也明白,朝鲜这一步棋,既是送温暖,也是有条件的援助。
对中国,朝鲜领导人则是最大程度借力打力。中国为朝鲜提供了最高规格的外交支持,既满足了朝鲜提升国际地位的需求,也顺势巩固了中朝传统友谊。更关键的是,中国通过主场外交,把朝鲜“拉回”中朝战略轨道,防止朝鲜在俄朝互动中偏离“东北亚大格局”。北京这场平台外交,不仅为朝鲜领导人提供了与普京直接对话的机会,还以东道主身份,最大化了对东北亚安全格局的主导权和协调权。
日韩高度关注朝鲜领导人与普京的会晤,担心朝俄军事合作升级影响半岛安全。西方媒体则普遍认为,中朝俄三边互动是对美西方制裁体系的“多边破局”。但实际情况比这些表面议论复杂得多。朝鲜的目标不是简单抱团,而是要在大国博弈中抬高自身筹码、提升话语权。朝鲜领导人借助中国主场,既是向普京要“回报”,也是在国际舞台上宣示朝鲜的“独立性”。中国则用行动告诉世界,东北亚事务没有中国参与就没有最终答案。
朝鲜领导人的行程安排和讲话内容,也为今后俄朝、中朝、乃至中俄朝三方合作埋下了伏笔。朝鲜在俄乌冲突中的实际参与度、俄罗斯是否会向朝鲜转让高端技术、经济援助能否落地,都成为今后半岛安全形势的风向标。对中国而言,如何在朝俄互动中把握“主动节奏”、既稳住朝鲜、又不失去对俄罗斯的影响力,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东北亚战略博弈的重点。
说到底,朝鲜领导人这次来北京,把个人、国家、历史与现实都编织进了一场外交大戏。他用烈士遗属会见、“致歉讲话”把自己打造成“负责任的领导人”,又用精心安排的外交路线和高规格多边活动,向普京、向世界、向中国递交了三份不同的答卷。中国则以东道主的身份,既做了调解人,也做了“加分项”,用一场九三阅兵,把朝鲜、俄罗斯和自己都推上了国际舞台的中心。

未来东北亚格局怎么演变,朝鲜领导人、普京、北京三方的每一次动作,都会被外界放大镜般审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中俄博弈、半岛安全、国际制裁多重压力下,朝鲜领导人不再是被动应对者,而是主动出击的“战略操盘手”。而中国通过主场外交,把朝鲜稳稳“拉回”多边格局,也为东北亚未来的稳定埋下了关键伏笔。这一场多边互动,远比表面上热闹的阅兵式更值得世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