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来啦

春天您若来圆明园看桃花,武陵春色可谓一景。武陵春色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在雍正朝时称“桃花坞”,“禁园宜雨复宜晴,别馆春深枕簟清。数片落花惊午梦,一声渔唱惹闲情。暂移榻向松间坐,恰聴禽来竹里鸣。惟有东风知我意,满池新绿浪纹生。”

圆明园四十景图-武陵春色(乾隆九年)
“桃花坞(武陵春色)”是雍正帝最爱好的一组苑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入园林之中,雍正虽位居众人之上,贵为一国之君,他与一般常人同样具有向往超然物外的“桃花源”世界。这是人心所往,人性所向。“武陵春色”立意于“世外桃源”,其园林布局基本是按照“桃花源记”的描述安排的。雍正帝诗曰:“溪外每闻犬吠林,间日聴莺声漫问。武陵何处且,来此地移情。”

乾隆九年,乾隆帝题写圆明园图册之“武陵春色”,该处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朝曦夕阳,光炫绮树,酣雪烘霞,莫可名状。“复岫回环一水通,春深片片贴波红。钞锣溪不离繁囿,只在轻烟淡霭中。”

乾隆三十五年,乾隆帝游赏桃花坞并题句缅怀,“山桃开最早,江国拟梅花。韵亦含风细,影原照水斜。遐怀武陵曲,浓迭赤城霞。缅想赐居日,流阴暗自嗟。”

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帝游赏桃花坞,缅怀旧日曾经在此居住的时光,“赐居西北御园隈,(是处为予十四五六岁时所居之地)葺治乘闲偶一来。少小情怀昔悠矣,惕乾朝夕此殷哉。绿铺砌草步如毯,白绽山桃讶似梅。本是坞名拟呉下,(苏州阊门内有桃花坞,其地传为唐寅故居。今为市文房之所,不以桃著。此虽袭用其名,而桃花之盛颇堪核实也。)便疑雪海亦苏台。”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游赏桃花坞,观桃花,“年前立春已半月,气早昌昌生意勃。孟月甫届下之澣,即见山桃花欲发。虽以闰月定四时,盈缩长短原人为。人为实不出天定,万物菀枯各自知。闻之金阊亦有此,唐寅辈逞材华美。(苏州闾门内有桃花坞,其地有桃花庵即唐寅旧居。)四度南巡阙访曾,流水行云而已矣。”

嘉庆元年,嘉庆帝游赏桃花坞,“一溪晴碧引行舟,胜境真如天上游。红叶纷敷若桃靥,仙寰岁月不知秋。魏晋以来又千载,熙朝景运正中天。贤才登仕无遗弃,漫作柴桑寓意传。”

嘉庆二年,嘉庆帝游桃花坞,赏桃花,“山桃先众卉,向暖满崖开。灿锦朝晖飏,霏香夜雨培。霞蒸迷远坞,云蔚叠平台。盛世咸安乐,无人避地来。”同年,嘉庆帝在汇芳书院假山上的问津处赏景,“绯桃千百树,夹岸太纷繁。破萼风前漾,飘英雨后翻。艳同金谷墅,境异武陵源。海上有仙阙,问津意别存。”

嘉庆三年,嘉庆帝游桃花坞,赏桃花,“春信年前已拓萌,伫看庶汇遍滋荣。光风廿四徐徐转,一坞桃花似笑迎。”同年,嘉庆帝在问津观赏御园桃花,“圣代应无辟世人,渔舟漫问武陵津。渊明隐喻自肥遯,秦国未闻有逸民。山桃灼灼发华姿,夹岸绯英映绿漪。缓放轻舟溯前浦,百花深处再寻诗。”

道光四年,道光帝在武陵春色赏桃花,“几树夭桃灿涧湄,芳华灼灼暮春时。临风省识无言意,映水高低态更奇。岸草含青柳散丝,绯桃特特逞丰姿。浑如舟入武陵路,不见渔人问阿谁。”


少年的弘历曾被雍正赐居于武陵春色读书三年,书斋名“乐善堂”。

读书之余,可欣赏岸边的桃红柳绿、看湖中游鱼、听鸟儿歌唱,也可在桃花溪上划着小船,逆流而上,穿越桃花洞,去体会武陵人当年“沿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的意趣。即位后,乾隆皇帝把即位之前的作品定名为《乐善堂全集》,可见对此园的喜爱之情。

当年这里号称山桃万株,是御园中赏桃花的好地方。当桃花盛开之时,溪流两岸的桃花宛如美人初妆,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在桃花满园,充满山水乐趣的环境里居住读书,确是一种美的享受。

如今在武陵春色种植了大量的山桃和碧桃,再现盛时桃花景观,春天一起来圆明园赏桃花吧!

推荐赏花地点:
廓然大公、西峰秀色、
武陵春色、九州清晏周边。
[来源]
圆明园研究院
[摄影]
吴 桐
朱 莹
付 怀 东
[编辑]
朱 莹
吴 桐

公众号ID:yuanmingyuanpark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