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廉江乡愁之源,安铺白籺氤氲飘香,传统美食抚慰思乡情

探寻廉江乡愁之源,安铺白籺氤氲飘香,传统美食抚慰思乡情"/

让我们一同探寻廉江特色美食——安铺白籺,感受那氤氲籺出炉的香气,品味那份抚慰乡愁的浓浓乡味。
"安铺白籺:廉江的味觉名片"
在广东廉江,尤其是安铺镇一带,有一种美食,它承载着儿时的记忆,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那就是——安铺白籺。它如同一张味觉名片,向世人展示着廉江独特的饮食文化。
"氤氲籺出炉:香气四溢,令人垂涎"
想象一下,清晨的安铺镇,阳光洒落,街巷间传来一阵阵熟悉的香气。那是一种混合着米粉、花生、芝麻等食材的醇厚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勾引着每一个路人的味蕾。这是白籺出炉的信号,也是安铺镇一天中最令人期待的时刻。
白籺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需要将米粉和成面团,然后包入由炒熟的花生、芝麻、白糖等混合而成的馅料,再经过蒸制,才能成为那白白胖胖、香气四溢的白籺。当白籺从蒸笼中取出时,热气腾腾,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乡味抚乡愁:一口入魂,记忆永恒"
安铺白籺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相关内容:

清晨5时许,廉江的天空微微露出鱼肚白。安铺镇长安四路上,麦章捷、林春娣夫妇的特色小吃店灯火通明,腌制馅料、揉搓糯米粉的声音打破凌晨街道的静谧。两个小时后,店铺门前蒸汽缭绕,夫妻俩精心制作的美食白籺出炉,四溢香气把初醒人们身上的倦意一扫而净。店员将蒸熟的白籺一个个放进包装袋,递给络绎不绝的食客。

店员们将包裹好的白籺有序放置在蒸笼里,并且用虾米标记馅料。 许筱倩 摄

名列“广东四大古镇”的安铺,从来不缺特色小吃。当地特产白籺,深受本地人和外来游客喜爱,在2021年入选廉江十大小吃榜单。甜糯拉丝的白色外皮,和充满汁水的肉馅混合入口,香滑Q弹感充盈唇齿间,让人回味无穷。

新鲜出炉的白籺炊烟袅袅,香气扑鼻。许筱倩 摄

数十年进化

从甜馅到咸香为主

“白籺是我们安铺人的童年味道,吃了那么多年也从没吃腻。”拿到热气腾腾的白籺,谭小姐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笑言:“早上吃一个,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白籺好吃与否,外表皮和馅料尤其重要。“外表皮要做到香糯弹牙,咬上一口还能拉丝的水平,水磨糯米粉才是首选的原材料。”林春娣一边介绍,一边在揉搓粉团时加上一块熟粉(清水煮沸过的粉团),进一步增加白籺的糯性。

制作白籺十余年,林春娣夫妇把这套“美食经”掌握得越来越纯熟。“猪肉要选择全腿肉,肉嫩而不柴。加盐、叉烧酱、酱油等调料腌制2小时后切碎,加入虾米、葱、蒜在大锅烹炒一番,待馅料混合均匀后就可以装盘备用了。”林春娣说,这些是他们从姑父莫康富那里学到的宝贵经验。

将腌制好的猪肉与虾米、葱、蒜等配料一起烹炒一番。许筱倩 摄

十多年前,林春娣夫妇师从莫康富,走上创业路。那时,莫康富已在安铺镇的名景点骑楼街上制作、经营白籺生意数十年。他把近半生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这对后辈。

“小时候我吃的白籺只有椰丝芝麻这一种甜馅,2000年后,随着不断的试验和创新,猪肉虾米馅的白籺逐渐成为大家心中首选。”林春娣边揉搓粉团边说,这种咸香味的白籺广受欢迎,平时一天销量有2000余个。

店员们熟练地包裹白籺。 许筱倩 摄

纯手工制作

美味慰藉游子思乡情

安铺白籺目前仍依靠纯手工制作,需要大量人力。林春娣夫妇店内,三两员工围桌而坐,将烹煮完毕的馅料裹入馅皮中,熟练地捏制成型后,再入锅蒸13分钟。

每年逢年过节时,廉江人的美食置办清单上,总少不了白籺。“节假日销量能涨到约5000个。”林春娣夫妇说,需求量暴增之下,他们会聘请周边村民来帮手,提升供应量,也为村民提供一份收入。

初尝到白籺的小朋友喜笑颜开。许筱倩 摄

“每天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基本上都是安铺老乡。”忙完了手上的活儿,林春娣和丈夫暂歇一会儿,拿起手机查看订单。

【撰文】许筱倩 李廷睿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布于 2025-09-14 00:28
收藏
1
上一篇:再苦也不能苦了自己的胃!一探舌尖上的廉江风味之旅→ 下一篇:廉江簸箕炊必尝,米糕撒芝麻,淋蒜油风味独绝,开胃美味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