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考证,探寻“门泊东吴万里船”之景与意蕴

诗词考证,探寻“门泊东吴万里船”之景与意蕴"/

我们来考证一下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名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词原文:"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尽。"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句通常认为是王勃《滕王阁序》,非杜甫原文,但常被误连)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 “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绘的景观"
1. "地点:" 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地处洞庭湖畔,是古代江南地区重要的水上门户和战略要地。 2. "核心景观:" "门 (mén):" 指岳阳楼。岳阳楼本身是一座楼,其下方必然有门或通道通向洞庭湖。这里的“门”可以理解为岳阳楼本身,也可以理解为楼下的港口或城门。结合下文“东吴”,更倾向于指楼下的港口或面向洞庭湖的通道。 "泊 (b

相关内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的这首千古绝唱,是描写的何处景观,可从诗句本身找出蛛丝马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单从这两个画面,还看不出是何处景观。

窗含西岭千秋雪:是指成都西部终年积雪的岷山山脉。成都的“西岭雪山”因此诗而得名。

古人曾经认为,岷山是长江的发源地。现代科考证实,长江主要发源于唐古拉山。

此诗若是在杜甫草堂写的,诗人透过草堂的窗户,遥望雪山远景,合情合理。


门泊东吴万里船:只有在长江边才可能停泊“万里船”。杜甫草堂在“浣花溪”畔,浣花溪属于岷江水系,岷江属于长江水系。在唐朝,浣花溪与长江应当是通航的,在浣花溪畔停泊往来于东吴(吴国)万里大船,合情合理

以上分析结论:这首诗就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写的。几千年沧海桑田,浣花溪现在已经不能直接与长江通航了,所以现在的读者,对于此诗是何处景观,才会有此疑问。

杜甫的这首《绝句》,一句一景,是史上最典型的写“景”诗,是“诗中有画”的典范之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精美绝伦的万里长江图画,画面禀天地之正气,合天地之造化,集雪而为高山,融雪而为江河,是一幅动态的、有声、有色的千古名画。只有诗人才能描绘出如此画面,而单凭画家之笔是难以描绘此景此图的。

这首《绝句》同时也是两幅对仗工整、天地之合的对联: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联是天空之景,有色(黄、翠、白、青),有声(鹂鸣),有动(鹭飞)。大自然生机无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一联是大地之景,有山(岭)、有雪、有江、有船。大自然辽阔无垠。


有人说“情景交融”才是好诗,不错,让我们来这首诗的“”在哪里。

第一、二句,在生机无限初春景色中,蕴含了诗人清新、爽朗、向上的心情。

第三、四句,大自然的辽阔无垠,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境界。

门泊东吴万里船,表示战乱平定、交通恢复了。杜甫辗转漂泊一生,睹物生情,想念故乡了。

发布于 2025-09-13 20:58
收藏
1
上一篇:“门泊东吴万里船”,探寻这句千古名句的深远意蕴 下一篇:家长辅导作业新玩法,舌尖上的古诗,趣味学习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