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青岛地铁13号线,大家都叫它西海岸快线,开始的时候是青海西岸捆绑。这条线路在2018年开通,那时全长67km,有23个站。等到了2023年,北段通到井冈山站,是整条线路才算彻底的贯穿了西海岸南北。刚开始每天坐的人没有现在多,大概只有4.4万左右人次,之后涨到了6.2万,最多一天达到12.63万,对附近路上的堵车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青岛地铁今年也有不少新的动静,三期规划里的2号线二期、5号线、6号线二期,工作进展都很迅速,其中2号线二期明年年底大概可以通车,李沧东部和崂山之间互相乘地铁就便捷了。
对13号线是否能延伸到日照市,大伙最关心的。这个是不是现在才考虑的,在2014年规划这个线路的时候,就留下了一点眉目。特别在去年,日照东港区划进了青岛都市圈,两个地方之间的往来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这个计划要被很多人拿出来聊。

按照现在的距离,13号线的终点是董家口火车站。这里和日照东港区距离也不过十多公里。但如果想往日照的市区去延伸,那么就要40多公里。不过感觉这段路要建,最好是用高架的方式,这样费用预计会比建在地下省30亿左右。很多人都很支持这条线路,觉得这个线路通了,那么青岛跟日照之间的就不那么远了,就好像同城差不多。然后日照港和青岛港之间的资源也可以加强合作,把山东的海边产业发展更好。
可反对的声音也不少。有人说,董家口到日照本来就有青连铁路,坐动车20分钟就到,票价才20块,而且发车班次还能调,平时上班上学完全够用。再说了,13号线从大珠山到董家口那一段,大多走农村,平时没多少人坐,也就赶泊里大集的时候人能多点儿,还被人开玩笑叫“赶大集地铁”,真要是延伸过去,能不能挣钱还说不准。更实在的是钱的事儿,日照2024年的财政收入刚过200亿,有204.16亿,要是让日照自己掏钱修这段地铁,差不多得把一年的收入都花光,根本不现实。

咱再说说俩关键站点,董家口火车站和日照东港区,这俩地方就跟青岛、日照的小缩影似的。董家口火车站是13号线现在的南端起点,周围3公里内有港城新苑、董家口港安置区这些小区,大多是给港区工人住的蓝领公寓和人才公寓,差不多能住1.2万人。买东西的话,白领公寓楼下有4000平方米的沿街小店,泊里镇上有利群超市,再加上泊里大集,日常买东西没问题。就是学校少了点,只有泊里镇中心小学和董家口经济区实验学校,得管着周边10公里的孩子上学。交通方面,这儿主要是拉货,滨海大道和G204国道上天天跑货车,尤其是早晚高峰,货车特别多,跟地铁一起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一起用的模式。
再看日照东港区,这是规划中地铁延伸的终点,也是日照的主城区核心,常住人口有83.89万,GDP能到612.04亿,经济实力跟青岛李沧区差不多。要是地铁在这儿设站,周边的东夷小镇、万达广场、雁达城这些地方都能沾光,特别是雁达城,离规划站点才100米,里面能购物、吃饭、玩,一年估计能有200万人去。学校也多,日照港第一小学、新营中学这些好学校都在附近,孩子上学15分钟内就能到。交通上,东港区有日照港和山字河机场,地铁要是通了,就能实现港口、铁路、机场无缝衔接,更能稳住它作为青岛都市圈南边门户的位置。
其实13号线延伸到日照的争议,说到底就是修交通设施要花的钱,和两地发展打算之间的掂量。看看外地的例子,跨城市的地铁要想成,得有人口规模、产业能互补,还得有合理的出钱办法。比如深圳地铁11号线延伸到东莞,就是深圳出钱建,东莞负责运营,最后两地都捞着好处。青岛和日照也能学学这法子,试试让青岛牵头投资,两地一起建、一起用,同时改改发车方式,比如大站快车、有的站不停,这样能更快到地方。
对日照来说,与其等着地铁延伸,不如先把现有的交通弄好。比如多开几趟青连铁路的动车,或者开通董家口到日照东港区的快速公交,花更少的钱实现地铁加公交无缝对接。另外,日照也能借着青岛都市圈的政策好处,重点搞临港物流、海边旅游这些产业,吸引青岛用不了的资源,不用非得盯着地铁这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