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寺庙肯定见过写着这三个字的大殿,不管啥地方的庙,这名字都挺常见。有人问了,为啥都叫大雄啊,跟孙有关系吗?
其实这跟佛祖释迦牟尼有关。大雄是他其中一个称呼,意思是说佛祖本事大,能制服四种魔障。啥叫魔障?简单说就是修行路上的各种困难,比如贪欲、生死这些。佛经里说他在菩提树下成佛前,就跟魔王打过架,后来赢了才算真正开悟。

老寺庙格局一般是中间一条线排开房子,大雄宝殿坐中间最显眼。唐朝开始就这样设计,以前可能以佛塔为中心,后来变成主要供佛像的大殿。
殿里主尊肯定是释迦牟尼,要么是打坐样子,要么是讲经手势。旁边常站俩弟子,一个叫迦叶,一个叫阿难。有时还摆三尊佛,中间是释迦牟尼,左边药师佛,右边阿弥陀佛,或者按时间分过去现在未来的佛。

为啥非得叫大雄宝殿呢?因为这是专门给释迦牟尼起的尊称。要是主要供其他佛像,名字就改了,比如净土宗会叫弥陀殿。但大多数寺庙还是叫大雄,因为这代表佛的智慧和力量。
殿后面可能有观音像群,两边摆十八罗汉。布局讲究轴对称,从山门开始一直通到后面,体现等级讲究。

古代寺庙扩建时,新主殿不能叫大雄宝殿,得换个名儿。现在修的寺庙也基本沿用这套规矩,反正全国寺庙都这么来。
下次去寺庙看见这名字就知道里头为啥放释迦牟尼了,简单来说就是这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