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古迹遗址日,回眸夫子庙桨声灯影,共赏古都夜色风华

国际古迹遗址日,回眸夫子庙桨声灯影,共赏古都夜色风华"/

让我们在“国际古迹遗址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同回顾桨声灯影中的夫子庙,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夫子庙:不仅仅是孔庙"
提到南京夫子庙,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那座宏伟的孔庙,以及庙后的秦淮河。但夫子庙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历史文化街区,它包含了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江南贡院、乌衣巷、王导谢安纪念馆以及各种古建筑、传统商铺和现代娱乐设施。然而,最能代表夫子庙风情的,无疑是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桨声灯影:秦淮河的夜景"
夜晚的秦淮河,是夫子庙最迷人的时刻。华灯初上,两岸古色古香的建筑披上了璀璨的光芒,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水中,构成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
"灯光璀璨":各式各样的灯笼高悬,或传统或现代,将秦淮河装点得如同仙境。游船穿梭其间,船头船尾也挂着彩灯,随着船行的节奏,灯光在水中摇曳,变幻出迷人的光影。 "桨声欸乃":乘坐画舫是体验秦淮河夜景的最佳方式。船行水中,桨声欸乃,伴随着船夫的吆喝声、游客的欢笑声,构成

相关内容:

央广网南京4月18日消息(记者郑楚豫)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南京的历史离不开十里秦淮,沿秦淮河而建的南京夫子庙,更是经历了七毁八建,记录着城市的变迁与沧桑岁月。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重回南京夫子庙,在秦淮河畔回看“天下文枢”的前世今生。

秦淮河两岸飞檐相接(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 摄)


南京夫子庙(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 摄)

在如今的南京夫子庙大成门内有一座汉白玉照壁,正面雕刻“南京夫子庙”,背面有《重修夫子庙记》,照壁长4米,高2米,重10吨。碑文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撰文,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常国武书写。其内容记载了夫子庙的千年沧桑、“七毁八建”的过程。

南京夫子庙大成门内汉白玉石壁(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 摄)

照壁上刻有《重修夫子庙记》(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 摄)

重修夫子庙记(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 摄)

1984年,夫子庙复建工程正式启动。走过1700多年的风风雨雨,夫子庙的深厚文脉与繁华风貌得以再现。大成殿、聚星亭、魁光阁、东市、西市等这些如今为人们熟知的地方,随着工程的推进初露雏形。

夫子庙大成殿(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 摄)

夫子庙大成殿(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 摄)

就这样,在东起桃叶渡,西抵中华门1.8公里的秦淮河两侧,一批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得到了恢复建设。曾参与孔庙建筑群修复或重建规划设计的叶菊华,回忆当初改造前的样子时表示,当时的夫子庙景区遗留下来的只有泮池、大照壁与栏杆。

夫子庙遗址(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 摄)

夫子庙景区东市(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 摄)

如今随着时间的变迁,以夫子庙遗址为中心衍生出的商业街上,书肆、小吃店、茶馆与酒楼比肩而立,“东市”与“西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堆砌出昔日的市井繁华。秦淮河上往来的“秦淮画舫”,为人们重现了想象中“夜泊秦淮近酒家”的金陵胜景。

夫子庙秦淮河(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 摄)

“到南京不去夫子庙,就等于没到南京。”如今,夫子庙景区已成为南京一张亮丽的“名片”。在这里,历史的沉淀和现实的繁荣交织,遗址之上起新篇,续写“天下文枢”的新传奇。

发布于 2025-09-07 10:58
收藏
1
上一篇:长乐美食盛宴,共助福州申创“世界美食之都”荣耀之路 下一篇:探寻南京夫子庙,走进大成殿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