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之长短,揭示人性的优点与不足
“人之长短” (rén zhī cháng duǎn) 是一个富有哲学意味和现实意义的话题,指的是人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现象,理解并恰当处理“人之长短”对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都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探讨“人之长短”:
1. "普遍性与必然性 (Universality and Inevitability):"
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是优点和缺点的集合体。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也都有其独特的“长短”。
这种长短是相对的,可能是在特定情境、特定标准下的衡量。一个人的短处,在另一种环境下可能就是优点(例如,内向的人在需要专注思考时可能更有优势,而在需要广泛社交时则可能显得不足)。
2. "认识自我 (Self-Awareness):"
了解自己的长短是个人成长的基础。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可以建立自信,并加以发扬,从而在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就。
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是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的前提。只有正视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弥补或调整。这需要勇气和诚实。
3. "接纳他人 (Accepting Others):"
理解每个人都有长短,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
相关内容:
《孟子·梁惠王上》云:“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这里“长短“的意思是指长度和距离。后来则引申为长处和短处、高和下、优和劣等的意思。人皆有长,皆有短。长和短就像硬币的两面,只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就像老祖宗所说的:“高下相顷,长短相形”的道理一样。也就是说,没有短就无所谓长;没有长就无所谓短。一切事物皆是相互比较的结果。
《楚辞·卜居》中有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大家都能耳熟能详的话语,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比较的意味儿。比较,才能见分晓。尺比丈短,却比寸长;寸比尺短,却比分长。
从中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浅显的道理:现实社会中,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完人。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许多的事情都会给人们带来某些缺憾,正是有这些“缺憾”的存在,才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一条需要努力奋斗的路,让大家在这条路上争取将这些缺憾和不足进行弥补,渐臻完善。
活着的意义并不是炫耀自己的“长板”,而是需要补自己的“短板”。长处不用显摆,别人也能发现;短处再怎么隐藏也是短处,还不如去正视和承认它的存在。用自己的长去嘲笑他人的短,是很多人的通病。殊不知,嘲笑他人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短处。看别人短处的笑话,表明你也有同样的短处,否则引不起你嘲笑的共鸣。
骏马能飞驰千里,却不善拖犁耕地;牛善耕田,却不能像骏马一样放蹄飞奔;公鸡能打鸣叫晨,却不能像母鸡一样下蛋;母鸡能下蛋,却不能打鸣叫晨。人呢?也一样。教书的未必会盖房修路,拿手术刀的未必会用剃头刀,会木工未必会修机器。一句话,人都有优劣之处和局限的地方。人有长短,今天是这样,一万年后估计也会这样。
我们常说,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可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些一叶障目、目光短浅之人。常常以己之短为长,以人之长为短。有一些获得某种财富或权利资源的人,更是认为自己是无敌之人,是完人,到处指点江山,到处传经布道,可谓风光无限。把自己包装成个完人、能人、高人。一众信奉者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撕去光鲜的面纱,露出本来面目,不过如此。
唐魏征《隋书》说:“人之才器,各有分限;大小异宜,不可逾量。”他在告诫我们,每个人的才华,都是不同的,有区别的;大小也是不同的,不可以过多的衡量。不可只见人之短,不见人之长,更不可恶人之短,忌人之长。气浮量小的嫉妒者,若不悔改这一毛病,早晚是会吃大亏的。智者补短,愚者忌长。不炫长,不护短。人之常情,古今大莫如此。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社会,三教九流芸芸众生都在社会现实中步履匆匆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来发挥自己最大之能量,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才是正道。勿以求备取人,勿以己长格物。相互学习谦让,相互取长补短,做到彼此心灵沟通,达成团结,才显可贵。长,可作为样板而学习,短,可作为标的而改正。
高手都明白一个道理,单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成事的。因此,他们到处网络可以弥补自己短处的人才,来和自己一起做事。把无数个有不同长处的人聚在一起,能量力度就会倍增。在高手的眼里,用人的标准是取长,而非是溜须拍马的听话和愚忠。
学会借人之长,补己之短是高手的思维。也就是说,用人的妙处不是在于如何减少他人的短处,而是如何能最大化地发挥他的长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标准和价值取向,关于对长短的看法也会有不同的版本。
有人喜欢人之长并加以利用;有人则完全以自己的利益得失作为评判标准,而忽视长之优,短之弊。如果是这样,就会造成身有短处之人得志潇洒,而身有长处之人却无用武之地的局面。
长短会相互转化的。每当消灭了自身的一个缺点短处,就会滋生一个与它相对应的长处,二者相辅相成,生死与共。这是不争的“规律”。拥长,避短,补短是人生的大智慧,不可不重视。世间很多的成与败、欢与痛、穷与达大都蕴藏在长短的哲理中。
人之长,是生存的锚;人之短,是谋生的障。规避障碍的阻挡,才能混的好,才能混的久远。扬帆起锚,乘风破浪,才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彼岸。不可不思,不可不察。
细细品味,人的一半是长,一半为短。试问?谁人无长,谁人无短呢?只有接受了自己的长和短,才能在长短的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明白了自己的长短,也就不再会顾忌别人对自己的说长论短了。找到自己的出路,欣赏自己的风景,活出自己的节奏,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