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蒙古国境内的历史文化瑰宝,重要遗迹盘点

探寻蒙古国境内的历史文化瑰宝,重要遗迹盘点"/

蒙古国境内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蒙古高原从古至今的沧桑变迁和游牧文明的辉煌。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
1. "成吉思汗帝国相关遗迹:" "汗城(Kharakorum)遗址:" 位于蒙古国东方省,是成吉思汗建立的首都,也是后来蒙古帝国的大本营。这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佛寺——大斡耳朵(Dargavchin Khiid),拥有许多宏伟的建筑基础和石碑。虽然大部分建筑已不存,但遗址仍是重要的历史地标。 "成吉思汗陵(Genghis Khan Mausoleum):" 位于乌兰巴托市。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成吉思汗的实际安葬地,而是一个根据传说和传统建立的纪念性建筑,每年吸引大量信徒和游客。其历史和文化意义在于它承载了蒙古人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尊崇。 "世界和平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Peaceful World):" 位于汗城遗址附近,由著名雕塑家埃利克·霍勒(Erik Höglund)设计,象征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族后致力于世界和平与交流的愿望。 "诸汗之墓(Tomb of the Khans):" 位于肯特省,据信是成吉思汗及其后继

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历史上在蒙古高原先后诞生了诸多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并且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匈奴到蒙古,蒙古高原上的政权几经更替,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台。如今,早已不是游牧民族纵横世界历史舞台的时代,所有的故事都归寂于岁月的长河中,但历史的脉胳在史官的笔下早已跃然纸上,那些诞生于草原上的天骄的名字早已从历史教科书中耳熟能详。虽然蒙古高原受限自然地理条件,只能从事游牧生产,牧民们都是徙水草而居,住在帐篷里。这种社会形态使得蒙古高原上保留下来的人类历史遗迹相较中原王朝就少得可怜,不过在过去几千年间这一区域政权更替频繁,游牧民族虽然基本上不修筑城池,但他们的政治中心还是会修筑城池,因此在蒙古国境内仍然保留下来一批重要的历史遗迹。

蒙古国境内目前保存较好的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遗迹有:匈奴龙城遗址、东汉名将窦宪北击匈奴在燕然山记功的《封燕然山铭》摩崖石刻,突厥汗国时期的三大碑(暾欲谷碑、阙特勤碑与毗伽可汗碑),回鹘汗国都城遗址、契丹大辽王朝的可敦城遗址、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遗址等。这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权留下的遗迹,充分彰显了蒙古高原在冷兵器时代处于地缘政治上的战略要地,同时也反映了蒙古高原上血与火铸就的峥嵘岁月,多民族多元文化在这片塞外草原上激烈碰撞,从最原始的撒满到摩尼教、天主教再到藏传佛教,不同的信仰也在同一片蓝天下种下福田。西方的商队也曾沿着草原丝绸之路前往蒙古高原,罗马教皇的使者曾风尘仆仆前往哈拉和林到访。草原不是只有牛马和牧歌,草原向来不是文化的荒漠。

匈奴龙城遗址

龙城遗址发现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以西大约470公里处(后杭爱省额勒济特县),是匈奴单于庭遗迹。据史书记载,“龙城”是匈奴的宗教祭祀中心,《汉书·匈奴传》有云:“五月,(匈奴)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蒙古国国立乌兰巴托大学2020年7月18日宣布,经过多年考古探索,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终于在蒙古国中部地区被找到。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专家们惊奇地发现写有“天子单于”“与天无极,千(秋)万岁”的巨型瓦当,其中“天子单于”瓦当在蒙古国境内属于首次发现。这足以证明他们找到的遗址就是‘龙城’遗址。城池相距中蒙联合考古队此前共同发掘的三连城遗址并不远。2017年的时候中蒙联合考古队曾在三连城遗址区域发现大型土木祭祀建筑的台基遗址。另外,瓦当的出土很可能意味着匈奴的建筑是采用中原的技术或者直接聘用汉朝工匠来修建的。

“千秋万岁”瓦当

《封燕然山铭》是东汉永元(公元89年)年窦宪率领军大败北匈奴后,在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纪功的摩崖文字,由随军出征的中护军班固撰文,宣扬了东汉与北匈奴之间最后一场大战的战绩与汉朝的德威。

班固的《封燕然山铭》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一篇著名的文学作品。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归汉的南匈奴单于请兵讨伐北匈奴获得窦太后同意。汉朝以窦宪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各领四千骑,合南匈奴乌桓羌胡骑兵三万馀出征。汉军大败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仓皇逃窜汉军追击诸部落抵达私渠比鞮海(今蒙古国邦察干湖)北匈奴投降者二十馀万人。窦宪、耿秉等登上去塞北三千馀里的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纪功命班固撰写此铭。时班固以中护军随行,参与谋议。

封燕山铭摩崖石刻

这次北伐,可以与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卫青大败匈奴于漠北,封狼居胥山而还,前后媲美。应当指出,汉朝是在匈奴无数次入侵的危害之下,才反击匈奴的。在世界历史上,中华民族为一农业民族酷爱和平,而不是一个侵略性民族,但是在侵略者面前,绝不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的。汉朝反击匈奴,即是极好的证例。班固《封燕然山铭》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也就在这里。

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于2017年8月15日宣布,在蒙古国中戈壁省发现的一处摩崖石刻,被中蒙两国联合考察队确认为班固所作《封燕然山铭》。关于这篇铭文感兴趣的大家可以自己百度一下,这里就不做介绍了。《封燕然山铭》被认为是我国有史记载的“边塞纪功碑”的源头,后世以“燕然勒功”这一成语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也泛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突厥三大碑是中国古代突厥汗国遗留的三座石碑,包括暾欲谷碑、阙特勤碑与毗伽可汗碑,分布于蒙古国鄂尔浑河与土拉河流域。碑文以古突厥文(鲁尼文)书写,该文字为7-10世纪音素与音节混合型文字,源于粟特字母变体。19世纪末俄国学者雅德林采夫、芬兰探险家盖克尔先后发现阙特勤碑与毗伽可汗碑,暾欲谷碑于1897年被俄国探险队出土。

1893年丹麦学者汤姆森破译首词“天”(tengri),奠定古突厥文解读基础。阙特勤碑与毗伽可汗碑汉文部分由唐玄宗与李融撰写,记载唐突交往史事。碑文内容涵盖突厥汗国军事、政治及对唐关系,突厥文与汉文记载视角差异明显。2003年北京大学考察队首次系统记录碑址现状及周边遗存。2022年蒙古国新发现的突厥陵园遗址中,石碑形制及纹饰与三大碑高度关联。它们共同构成了研究突厥历史、语言及欧亚政治格局的核心史料。

回鹘牙帐城,中文文献音译成“哈拉巴勒嘎斯”,意思是“黑城”,是著名的回鹘古道的转折点。回鹘牙帐城建造于公元751年,作为回鹘汗国的首都,成为漠北的政治文化中心,直到公元840年吉尔吉斯人突袭了这座城市,回鹘汗国就此灭亡。

回鹘牙帐城位于蒙古国鄂尔浑河谷,著名的回鹘古道的转拆点。回鹘在漠北建立回鹘汗国之后,在漠北高原建立了十多座城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回鹘牙帐城。回鹘牙帐城呈不规则方形,保存的非常好。城内这座高塔和中国新疆吉木萨尔的北庭故城内的土塔相似。遗址面积约25平方千米,包括城市、堡寨、城堡及农业郊区。城市的中心部分位于堡寨的西南面,面积为1平方千米,周围建有土墙。

堡寨位于城市中心的东北方、城堡的东南角,寨墙高达12米。一座多层房屋建有取暖设备、用灰泥抹面的墙壁和装有青铜铺首的大门,瓦当和铺首的纹饰均为中国晚唐风格。城堡的围墙现存高约10米。城堡中央及周围建有望楼。城堡内宫殿基址的瓦当上亦有晚唐纹饰。城堡外有布局规整的园囿。城堡南面建有庙宇,研究者推测为回鹘诸汗的祠庙,著名的九姓回鹘可汗碑即发现于此。此外,还发现一座手工业作坊,出土有红铜片、青铜块等物。遗址出土的陶器为饰印纹的“黠戛斯”瓶。城内外房屋基址大都出有研磨谷物的石臼和手磨碎块。还发现一枚唐武宗时的钱币。

辽朝覆灭之际耶律大石率两百随从来到蒙古高原上的辽国军事重镇可敦城,正是凭借可敦城的2万兵马,他才出走西域在异地复国,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更是创建一个赫赫有名的西辽帝国。那么,这座为辽朝复国作出重大贡献的城市具体位于哪里呢?根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国的可敦城共有三处。一是云内州古可敦城。位于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西北阴山北麓,唐代曾在此设置横塞军,并迁安北都护府治所于此。‌‌

二是镇州可敦城。位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城,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在此设镇州,并驻军建安军,成为辽国西北路招讨司的治所。‌‌镇州可敦城是辽国控制漠北的核心枢纽,驻军两万并安置流民,用于震慑阻卜等部族。‌‌辽国规定可敦城驻军不得轻易南下,确保漠北稳定,成为辽廷的“后方基地”。‌‌耶律大石获得军马补给的地方,就是这座镇州可敦城。可惜后来耶律大石在西域立国,这里被迫放弃后被金军摧毁。三是河董城(讹传名)‌,原为回鹘可敦城,位于今蒙古国乔巴山市西侧,辽代修复后作为边防城之一。‌‌

哈拉和林,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前杭爱省西北角,蒙古帝国第二代大汗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在此建都。13世纪中叶,这里是世界的中心,从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到黄河边的汴梁,从北方寒冷的俄罗斯草原(俄罗斯干草原),到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大半个欧亚大陆都笼罩在这座城市的权力和威势之下。罗马教皇的传教士、南宋朝廷的使节团、波斯商人的驼马队、高丽王国的进贡者……都在这里汇集;佛殿、清真寺和基督教堂……各种宗教和文化都在这里融合;大汗的诏令从这里发出,送达世界各地蒙古大军……这里集合了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从中欧、东欧、西亚、中亚、东亚、南亚诸国抢掠来的奇珍异宝,金银珠宝,数以万计。1260年,蒙古内战后,随着阿里不哥的失败,这座城市衰落为一个地区性的中心。

哈拉和林与其周围景观已经在2004年成为蒙古国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的名称为——“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

哈拉和林城址,位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前杭爱省鄂尔浑河右岸,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约2500米,东西约1300米。1235年,窝阔台汗在此建都,成为蒙古汗国(1206~1271年)都城。忽必烈迁都燕京建立元朝后,哈拉和林城为和宁路治,仍为漠北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枢纽。哈拉和林城址周围有土墙,四面设城门,城西南部有窝阔台汗所建的万安宫宫殿建筑群遗址。城中央为商业和手工业区,建筑遗存集中在东西、南北两条大道附近。

发布于 2025-09-06 05:28
收藏
1
上一篇:蒙古国崛起之谜,全球仅剩两国敢挑战,究竟多厉害? 下一篇:真实外蒙古,性旅游业繁荣背后的离谱经济,出国黑工成外汇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