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高峰震撼揭秘,在这里,⑤神秘之地等你探寻

世界第二高峰震撼揭秘,在这里,⑤神秘之地等你探寻"/

世界第二高峰是乔戈里峰(K2),它位于巴基斯坦和中国的边界上,属于喀喇昆仑山脉。乔戈里峰海拔约为8611米,因其险峻和难以攀登而闻名于世。

相关内容:

04

最勇敢的人群


如你所见

喀喇昆仑并不是一座容易亲近的山


高寒、缺氧

只是人们进入喀喇昆仑面对的第一道难关

雪崩、落石、泥石流、河水暴涨

每一个都可能会让你落入生死险境

(雪崩,摄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喀喇昆仑山脉,摄影师@Xy E)


即便困难重重、危机重重

千年前的法显玄奘没有退缩

他们身负使命,怀揣勇气

先后从长安出发

穿越河西走廊,踏行过帕米尔高原

从不同方向踏上喀喇昆仑

传播佛教文化

(位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的Kargah摩崖佛像,摄影师@孙志军;标注@冰蘑菇/星球研究所)


往来中国西域与中亚、南亚的商旅没有退缩

他们走出的便捷通道

是庞大的“丝绸之路”网络中

极为重要的一环

请横屏观看,巴基斯坦的吉尔吉特,位于喀喇昆仑南麓,历来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临危受命的左宗棠没有退缩

在收复新疆的战役中

他带领的军队曾直抵喀喇昆仑

建立当时海拔最高的驻兵点

赛图拉哨卡

(赛图拉哨卡遗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后来

常年驻守在神仙湾的中国官兵没有退缩

他们始终驻扎在这座

中国海拔最高的哨所之一

扼守着喀喇昆仑山口

(神仙湾哨所,摄影师@向文军)


20世纪60年代

接到喀喇昆仑公路修建任务的兵团也没有退缩

这条路北起新疆喀什

南至巴基斯坦北部城市伊斯兰堡

全长1200多公里

中巴两国前后用了10余年时间

投入上万人,牺牲700多人

才修成通车

(巴基斯坦吉尔吉特的一处陵园,纪念因修建喀喇昆仑公路而牺牲的中国烈士,摄影师@王秉瑞)


这条路穿过喀喇昆仑山等数条山脉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跨境公路

也是世界上最难修建的公路之一

有人称之为“世界奇迹”

(喀喇昆仑公路示意,制图@高俪倩&冰蘑菇/星球研究所)


其中的红其拉甫吉尔吉特路段

纵穿了喀喇昆仑山脉

在高耸的雪山间穿梭

公路两侧落差极大

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是其中最核心,也最难修建的路段之一

请横屏观看,巴基斯坦境内的喀喇昆仑公路,背后远处如无数宝塔垒砌的山名为“帕苏锥”,是喀喇昆仑公路的地标之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工程施工之前

人们难以想象

一条人走马踏形成的小路能被修成宽敞大路

即便建成后

公路也屡遭自然的重创


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

当时,巨型的山体滑坡侵袭了这条公路

大量落石堵塞在狭窄的山谷中

流水逐渐汇聚成一条狭长的堰塞湖

修好的公路从此被埋在水下

直到中国工程队另外打通隧道

才又得以通车

(现在的阿塔巴德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现如今

大多数普通人已经不需要如此大的勇气

便可以欣赏喀喇昆仑

我们可以行驶在喀喇昆仑公路

仰望它的风采

也可以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

俯瞰它的风姿


但总有人想要更加深入

就有了

中国科考队在1987年

开启对喀喇昆仑的首次科学考察研究


就有了

无数探险者哪怕以生命为赌注

也要攀登以K2为首的一系列山峰

(此图摄于K2,即乔戈里峰,海拔8000米以上的瓶颈路段,登山者旁边就是30层楼高的冰瀑,经常会掉下巨大的冰块,让攀登者陷入险境,摄影师@高立)


1954年,人类首次登顶K2

2004年,中国人首次登顶K2

2021年,人类第一次冬季登顶K2

至此世界14座8000米级山峰

全部完成冬季登顶


他们行走在冰川上

(喀喇昆仑山中的徒步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攀爬在冰岩混杂的峭壁间

化不可能为可能

(攀登者,摄于巴基斯坦境内,摄影师@高立)


就这样

学者、商旅、军事家、筑路者、探险家

在喀喇昆仑来来往往

哪怕它冷酷、神秘、危险

可它也相当诱人、便捷


当我们真正了解过它

也忍不住被它吸引

此时的我们不再是旁观者


我们与它并肩看到了

世界第二高峰如何带领众山昂首向上

与喜马拉雅一较高下

(乔戈里峰日照金山,摄影师@Jerry)


与它一起看水汽化为降雪

累积成山间的宽大冰河

绵延数十公里

(巴基斯坦境内的巴尔托洛冰川,摄影师@高立)


与它俯瞰成千上万条流水

从高处向下流淌,汇聚成河

将所到之处的干旱变为勃勃生机

(透过飞机舷窗看巴基斯坦的罕萨河谷,摄影师@陈剑峰)


与它看往来的人群

如何坚强地翻越山脉、开辟道路

打通往来交流的难关

(巴基斯坦境内,巴尔托洛冰川上的徒步者,摄影师@高承)


同时也看到了喀喇昆仑

没有因身处超级山脉的夹缝而不再生长

没有因位于遥远边疆而远离历史轨迹

没有因无神话传说加身而脱离人类视野

最终凭实力走到众人面前

成为我们心向往之的奇迹

请横屏观看,新疆阿克赛钦附近遥望喀喇昆仑山脉,摄影师@7556米)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王逻辑

图片:肩水都尉 设计:冰蘑菇
地图:高俪倩

审校:云舞空城&李楚阳&松楠

封面&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参考文献】

苏珍等.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冰川与环境. 科学出版社, 1998, 6.

张青松, 李炳元主编.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晚新生代环境变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

张志军等编著. 喀喇昆仑南麓卫星遥感景观图册.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22, 1.

王英珊, 孙维君, 丁明虎, 等. 青藏高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2025, 21 (2): 208-220.

Hu Liu, Lei Wang, Jing Zhou, et al. Energy-balance modeling of heterogeneous glacio-hydrological regimes at upper Indus. Journal of Hydrology: Regional Studies, 2023, 49.

Xie F., Liu S., Gao Y., et al. Interdecadal glacier inventories in the Karakoram since the 1990s. Earth Syst. Sci. Data, 2023, 15, 847–867.

刘方圆, 石正国.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亚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及天山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地球环境学报, 2023, 14(1): 27– 37, 48.

Li X., Long D., Scanlon B. R., et al. Climate change threatens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22.

朱颖彦, 潘军宇, 李朝月, 等.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泥石流. 山地学报, 2022, 40(1): 71-83.

冀琴, 刘睿, 杨太保. 1990-2015年喜马拉雅山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 地理研究, 2020, 39(10).

董汉文, 许志琴, 曹汇, 等.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东、西边界断裂对比及其构造演化过程. 地球科学, 2018, 43(4):933-951.

陈亚宁, 李 稚, 方功焕, 等. 气候变化对中亚天山山区水资源影响研究. 地理学报, 2017, 72(1).

刘蛟, 刘铁, 黄粤, 等. 基于遥感数据的叶尔羌河流域水文过程模拟与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许艾文, 杨太保, 王聪强, 等. 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刘时银, 姚晓军, 郭万钦, 等. 基于第二次冰川编目的中国冰川现状. 地理学报, 2015, 70(1).

朱颖彦, 杨志全, 廖丽萍, 等.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地貌地质灾害. 灾害学, 2014, 29 (3) : 81-90.

李海兵, Valli Franck, Arnaud Nicolas, 等. 喀喇昆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伴随的快速隆升作用: 热年代学证据. 岩石学报, 2008, 24(07): 1552-66.

Richard Phillips. Geological map of the Karakoram Fault zone, Eastern Karakoram, Ladakh, NW Himalaya. Journal of Maps, 2008.


星球研究所

以地理的视角,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THE END···

发布于 2025-09-05 13:12
收藏
1
上一篇:珠峰8848米之谜,揭秘“作弊”真相,地球山峰为何难逾万米? 下一篇:大连人速看!今日起降雨不断,出门别忘了穿红衣添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