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静待花开,共赴生机盎然之旅
春天即将来临,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大自然会展现出它最美丽的一面,各种花儿会竞相开放,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让我们静下心来,聆听花开的声音,感受春天的气息。
在春天的早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活力。此时,不妨走到户外,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花海中漫步,聆听花儿绽放的声音,感受它们的生命力和美丽。
除了欣赏花儿的美丽,我们还可以学习花儿的精神。花儿在春天里顽强地生长,不畏艰难,努力地绽放自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花儿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所以,让我们在春天里静听花开,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习花儿的精神,让自己也变得更加美丽和坚强。
相关内容:
河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医生和护士们,在结束12个小时夜班之后,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了他们抗疫战场上的工作和生活,透过点点滴滴平实的笔墨,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拼搏和奉献,看到了他们共同抗疫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看到希望和明天,相信江城武汉,在不久的将来美丽依旧!
战“疫”日记——没有约束带,队员们自觉“捆绑”式看护病危老人
河南首批志愿湖北医疗队队员、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王瑞敏
夜班接班后例行查房,抢救室里住着一位病情危重的老奶奶。老奶奶目前神志模糊、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为了奶奶的安全,我们几名护士与医生沟通后,决定应用约束带进行保护。可是,我们几个人翻遍了库房,也没有找到约束带(由于武汉市第四医院隔离病房以前是骨科病房临时改造成的,有些医用物品准备并不齐全),但是为了防止老奶奶烦躁过程中出现脱管或受伤,我们护理团队集体做了决定:自己来充当约束带,轮流“捆绑”式看护老奶奶,保证她身边时刻不离人!在接下来的看护中,为了预防压疮及失禁性皮炎,我们几个人为老奶奶进行定时翻身及更换尿不湿。老奶奶四肢末梢循环差,手脚冰凉,我们为她加盖了棉被,同时也用自己双手的温度不断去温暖她的四肢,希望能给老奶奶带来一丝温暖、减轻她的病痛。那一刻,我们就像老人的子女,倾尽我们的孝心。
驰援武汉以来,抗疫成为我们队员生活的全部。在隔离病房的我们,每日与患者相处,看着他们用尽全力顽强地与病毒做斗争,保持着对生命的渴望,他们也就成为了我们一起抗疫的“战友”们!
我们不远千里,只身来战,就请病房里的“战友”们和我们一起努力吧!
战疫日记 ——隔离病房里的“专业保姆”
河南首批志愿湖北医疗队队员、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李营:
下夜班,我们的状态用忙、累、困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今天,我们又收获了一个身份——“专业保姆”。
昨天夜里再次接到一位“熟人”的电话,麻烦我们好好照顾23床,让他多吃东西,多喝热牛奶。电话那头是23床患者爷爷的女儿,我们没有见过面但通过电话也渐渐熟悉起来。
23床爷爷这两天精神不好,饮食特别差,自理能力中度依赖,夜间大小便数次,我和我的队友便特意定时协助爷爷清理肛周会阴处。一开始,他出于自尊心的缘故对我们的护理操作有点排斥。我便很真诚坦然地对他进行了“开导”:医护与病人之间不存在性别之分,再说您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能帮助到爷爷也会很开心的。爷爷最后说:你们这样子,我真的很感动……说着说着眼中泛起泪花。其实我们知道他想念女儿了,老人的女儿很孝顺,不能在病房近身照顾却常常通过电话叮嘱我们好好替她照顾父亲,并总是再三感谢。
晚上巡视病房,发现他还没有睡,我便给他热了包牛奶,他却不肯喝:“我害怕我吃的多了喝的多了,会增加我的大小便次数,还得麻烦你们”!听到爷爷的良苦用心,我打趣的和他说:“放心,我们可是敬业的‘保姆’,保管把爷爷照顾的十颗星”。爷爷笑了。看到他终于露出笑容,我感到轻松不少,打趣问他,“您不吃饭是不是不想让我们回家了呀”?爷爷有些犹豫:“也想也不想。为啥想呢?是想让你们早点回家和家人团聚!为啥不想呢?是因为你们走了就见不到了”!
我们相视一笑,爷爷听话的张开嘴巴,含住吸管一饮而尽。爷爷没有再说话,但从他的笑容和眼神中,我看到了依赖和信任。从此,我们在武汉隔离病房又多了一个身份——是护士,还是“专业保姆”。
战“疫”日记——武汉,是我们“交过命”的第二故乡
河南首批志愿湖北医疗队队员、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ICU的护士王瑞敏
2月8日 晴 武汉。2020年的春节是个很特别的节日,疫情的爆发,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对于支援武汉疫情的河南医疗队队员的我来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姗姗来迟,感觉特别漫长。元宵节,意味着和家人团团圆圆。早餐时,工作人员特意为我们准备了汤圆,对于“背井离乡”的我们来说,这给予了我们“家”的温暖。
“家”,一个特别有中国味儿的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无不书写“家”的情怀。我院27人组建的支援湖北医疗队,是我在这里的又一个新的“家庭”,我们彼此关怀照顾,团结协作。“家”又有了一种新的寓意。
来到武汉,全国各族人民前来支援,都是生死之交、过命的交情,武汉成了人生中的“第二故乡”!我们逐渐褪去刚来时候的忐忑和陌生,随着工作流程的熟练,我们队员之间团结协作也更加娴熟,更加坚定“必胜”的信念。
今天,给6床爷爷更换液体,我亲切的告诉他:“爷爷,我是河南来的姑娘,今天元宵节,祝您节日快乐,早日康复”,爷爷听了特别高兴,满脸笑容:“谢谢你,姑娘”。后来,29床铃声响起,我们队员都知道29床叔叔脾气不怎么好,生病了心里压力极大,我小心翼翼地去换液体,我鼓起勇气说“叔叔,今天元宵节,祝您节日快乐,早日康复”,他竟然很轻松的说“也祝你节日快乐!愿疫情赶快过去,我们都早点回家,我们一起努力”!我听了,差异之余也是信心百倍!
“我们早点回家”,从病患口中说出,是一种对“回家”迫切的愿望,对我们,武汉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来到武汉这个“大家庭”里,并肩作战,团结协作。武汉人民逐渐褪去恐慌,直面疫情,有了勇气和信心。武汉,不怕!中国,不怕!愿我们早日战胜疫情,笑逐颜开!
战疫日记 ——干了这碗“热干面”
2月13日,今天是来汉第19天。上午接班为病区患者送早餐,和以往不同的是,今日的早餐是一碗热腾腾的热干面。病房空气里弥漫着这股子香浓的“武汉味道”,一下子街井气息扑面而来,竟然让人短暂忘记了这是隔离病房。
每送一碗,就会听到相同的一句话:终于吃到热干面了!说话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就像被满足的孩童般,笑容暖洋洋的、馋馋的……这碗热干面也太有卖相了,看那金黄色的面条上点缀着绿油油的葱花、红通通的辣椒酱、白色的蒜末和橘红色的辣萝卜丁,真是看了就让人垂涎三尺。看着他们大口吃面的样子,好满足!31床的大姐姐吸了一口面,结果把芝麻酱弄得满嘴都是,看到我在看她,她有点不好意思的捂住脸说:好久没吃了,好好吃,哈哈哈哈……我连忙打趣说到:姐姐,干了这碗“热干面”,我们是不是英雄好汉?一会扎针不能害怕啊。姐姐笑着说: 干了这碗“热干面”非英雄即好汉! 放心,今天不怕扎针了!我要赶快好起来。
一碗面的满足,一种心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近了!我们是护患关系,更是过命的朋友! 加油武汉,愿您明天会更好!
战“疫”日记——“你们的名字刻在了我的心里”
河南首批志愿湖北医疗队队员、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李俊姗。
迎着朝阳曙光,我们又“扛”过一个夜班,完胜!这个夜班,我们又有些不一样,因为我们都带着属于自己的“名片儿”上岗了!
昨天下午,收到医院为我们医疗队每一名队员“私人订制”的“名片儿”。夜班交接班时,换好防护服,同事王丽静帮我们在洁白的防护服上挨个儿贴上的“名片儿”,那效果杠杠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李俊姗”几个字瞬间让我骄傲又自豪!当我们正要进入隔离病房时,一个医疗队其他医院的战友们向我们投来羡慕的目光。
进入病房后,首先我们还是例行进行床旁交接班,交接到31--33房间时,作为“老朋友”的31床阿姨、32床叔叔连声说:哎呦喂,今天你们又添新“身份证”啦!还拉着非要跟我们合影留念。
31床阿姨、32床叔叔住院已经半个月了,身体状况一天强过一天,恢复的很好。32床叔叔看着我的名片贴说:“这个‘身份证’搞的好,今天终于弄清你们的名字啦,我已经把你们的名字刻在了我的心里,给你们河南医疗队点赞,我们住院多亏了你们的照顾,谢谢你们,你们个个好样的,你们的这份恩情不是送一面锦旗所能报答的”!31床阿姨还要求加了我的微信,热情地说:“你们是真正的白衣天使,你们队里还有单身的姑娘、小伙儿么?哈哈,有的话,我要给他们介绍对象,让咱们亲上加亲!等疫情过后,我请你们来武汉做客,我来当导游。”
“也请你们一定要来我们河南,我们请你们吃河南烩面、胡辣汤配油条啊”,我和队员李营也爽朗地回应道。让我们开心的是不止这两位,病区里还有更多的患者,身体恢复的都越来越好,人越来越有精神劲,个个心情也都很好,变得都很乐观!
是的,请记住我们的名字,我们也用自己的名字立下誓言:每一天,都将竭尽全力协助你们,在抗疫的道路上继续加油,希望你们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