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战略助力中高端布局,首旅如家积极迎战存量竞争酒店时代
这是一篇根据您提供的核心信息撰写的新闻稿或分析文章:
"以“集群”迎战存量竞争时代 首旅如家发力布局中高端酒店品牌"
"北京,[日期]" – 随着中国酒店业迈入成熟期的“存量竞争时代”,市场格局日益稳定,增长空间逐渐收窄。在此背景下,行业洗牌加剧,品牌集中度提升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中国酒店业的重要力量,首旅如家酒店集团(以下简称“首旅如家”)正积极调整战略,以“集群”思维为武器,加速布局中高端酒店品牌,寻求新的增长动能和市场突破。
存量竞争时代,单纯依靠规模扩张难以为继。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对住宿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传统的经济型酒店面临增长天花板,而中高端酒店市场则展现出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潜力。首旅如家敏锐洞察行业趋势,认识到构建多元化的品牌矩阵,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重要性。
“集群”战略是首旅如家应对挑战的核心思路。这意味着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经济型品牌,而是围绕核心客群,培育和发展一系列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中高端酒店品牌集群。这些品牌可能涵盖从轻奢、设计型到服务型、度假型等多种业态,共同构成首旅如家的中高端产品矩阵。
"发力布局中高端:具体举措与战略意义"
首旅如家在中高端市场的发力,
相关内容:
借助“璞隐酒店”这一旗下中高端旗舰品牌,首旅如家酒店集团逆势发力中高端领域,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将璞隐酒店扩张到100家门店规模。
“对于中高端品牌的发展,我的要求会更高。”首旅如家集团总经理孙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中高端产品不要急着起量。
国内的酒店行业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一位酒店行业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成本压力下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经济型酒店已经面临转型升级需求,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向中高端转型。
“我们是最早进行‘下沉’的公司,在经济型酒店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规模。”孙坚回顾过往业务发展史也流露出一些遗憾,“在经济型酒店向中高端转换的过程中,我们的步伐可能略微慢了一点。站在行业角度上看,我们的同行在中高端市场是做得真不错。”
尽管虽有“遗憾”,但孙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高端品牌的发展策略是区别于过往经济型酒店。
据了解,首旅如家旗下中高端商旅型酒店品牌涵盖和颐至尊酒店、和颐至尚酒店、如家精选酒店、如家商旅酒店、扉缦酒店、柏丽艾尚酒店、艾扉酒店等品牌,经济型品牌涵盖如家酒店、莫泰酒店等。
在孙坚看来,首旅如家的中高端策略将会以一个集群的方式呈现,通过几个不同定位的特色品牌,来组合成为中高端产品系列。
此次在上海开业的建国璞隐酒店,是首旅如家在沪首家“璞隐”品牌酒店。不同于该集团旗下和颐至尊、和颐至尚等偏重现代时尚轻奢的品牌,璞隐侧重于强调中式禅意和简约中的品质感。
“我们不能像过去发展经济型酒店那样发展中高端品牌。”孙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追求数量,能不能运营出中高端酒店的品质,是目前最大的挑战。
光大证券发布的研究报道指出,经济型酒店数量增加后,竞争加剧,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人工租金能耗成本的上涨,难以进行成本转移;产品的老化,不能满足新型消费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型酒店唯有通过转型升级中高端品牌,才能支撑日平均房价(ADR)在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以维持原有的利润率水平。
事实上,首旅如家的中高端品牌发展策略,是以集群方式汇聚一系列中高端品牌,通过不同的定位进行产品覆盖,而这一好处也在于形成价格多样化。孙坚认为,未来中高端产品很难出现单品的巨大规模,而当一个酒店集团中高端产品出现五、六个产品时,无外乎两个维度——第一,能尽量丰富产品定位、风格;第二,能形成一个“价格带”。
值得一提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近些年来,首旅如家集团对中高端品牌的投入力度颇大。
“简言之,我们要强化中端,更要构建中高端。不刻意去追求规模,而是让每一个品牌都非常准确地找到其定位和核心竞争力。集团各品牌差异化,对应不同的投资模型,也让投资者有更多灵活选择。”孙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首旅如家目前旗下4000余家酒店中,经济型酒店占比逐渐下降,未来将持续在中端、中高端发力。
实际上,财报数据也反映出,中高端产品正在成为首旅如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019年,首旅如家新开酒店829家,中高端酒店289家,占比34.9%。而在去年全年,该集团旗下中高端酒店的整体收入已经达到集团酒店收入的37.6%,酒店客房间数占比26.1%。
今年一季度,首旅如家继续保持着一定的开店速度——新开店62家,中高端酒店34家,占比超过一半。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