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蛋黄派、腐乳、榴莲、醉虾之争,谁才是隐藏的酒驾“元凶”?

藿香正气水、蛋黄派、腐乳、榴莲、醉虾之争,谁才是隐藏的酒驾“元凶”?"/

这几样东西里,"藿香正气水" 是最有可能导致酒驾的。
原因如下:
1. "藿香正气水 (Huoxiang Zhengqi Shui - Snakebile Mint Water):" "含有酒精:" 藿香正气水作为一种中成药,其配方中通常包含酒精(通常是40%-50%的乙醇)。虽然药效可能不需要那么多酒精,但成分就在那里。 "酒精检测:" 当你饮用藿香正气水后,其中的酒精会被吸收进入血液。如果随后进行呼气式或血液式酒精检测,检测仪器会捕捉到酒精成分,从而可能导致被判定为酒驾(在中国,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大于或等于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注意:" 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藿香正气水(如颗粒剂、滴剂、软膏等)酒精含量可能不同,但液体药剂普遍含有酒精。
2. "蛋黄派 (Egg Yolk Pie):" "主要成分:" 基本是面粉、糖、油、鸡蛋黄等。 "酒精含量:" 通常不含或含有极微量的酒精,远低于酒驾标准。
3. "腐乳 (Fǔ

相关内容:

每到夏天

传统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都是家里的常备药品

成为人们祛暑的首选良药

但前不久

福建福州一男子却在

服用藿香正气水15分钟后突然昏厥?

吃了头孢+藿香正气水

患者产生中毒反应

近日,家在福州的陈先生,因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为他挂了一瓶头孢西丁钠,回家途中陈先生又口服了一支藿香正气水,约15分钟后,他出现心慌气短、面部潮红、心率加快、头痛头晕,之后昏厥倒地被送医抢救。经诊断,陈先生因同时使用头孢类药物及含有酒精的藿香正气水,导致二者相互作用,发生了双硫仑样的中毒反应。

藿香正气水中通常含有40%—50%的酒精,当这些酒精进入人体,经过乙醇脱氢酶的转化变成乙醛。由于头孢类药物抑制了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乙醛无法继续降解,从而在体内大量堆积,便会发生中毒反应。

说起“藿香正气水”

也算是酒驾界的一位老“前辈”了

堪称易引起酒驾

最具代表性的药品

现在天热了

喝藿香正气水预防中暑的情况多见

被交警查到时

作为狡辩理由的情况也不少

藿香正气水+开车

是不是酒驾?

藿香正气水:含乙醇(酒精)含量为40%—50%,相当于40度的“酒”。

服药之后禁开车:服用后不宜开车和操作精密仪器、进行高空工作等。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藿香正气家族”都含酒精,“藿香正气家族”中还包含了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乙醇。

还有藿香正气胶囊、软胶囊、正气滴丸等,它们均不含酒精成分,药效也类似于口服液,相对温和。对于确有驾车需求的人员,在必要情况下,可考虑选择不含酒精成分的藿香正气其它药品,避免引发酒驾。

注意了!

酒驾中的“酒”不单指红酒、白酒

啤酒等大众饮用的常规酒类

而是指酒精(乙醇)

如果过量饮用含乙醇的藿香正气水

或其它食品、饮品、药品

一旦体内酒精含量超过20mg/100ml

就会被认定为饮酒驾驶

某日,玉溪澄江一男子以肠胃不适为由,大量购买并饮用藿香正气水,在明知其中含有酒精仍持续不断喝了约48瓶后驾车上路,虽未直接饮酒,但体内酒精含量已达醉驾标准,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判刑。

醉虾、腐乳、啤酒鸭、酒酿圆子...+开车

是不是酒驾?

除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以外,还有一些含酒精的药物、饮品或含料酒的食物,比如:醉蟹、醉虾、啤酒鸭、酒酿圆子等,大量食用后可能引起“真酒驾”。

但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食物,比如:蛋黄派、红牛、榴莲、桂圆、槟榔等,在食用后可能会测出酒精数值,引起“被酒驾”,经常被部分驾驶人作为酒驾的“理由”。但食用这些“被酒驾”“假性酒驾”的食物后,短时间内一般会很快消散,如遇查时,只需和交警如实说明情况,等一等或漱漱口再测试,数值就会显著下降,或直接测不到了。

警方提醒

潮湿闷热的三伏天已至

驾驶人如出现中暑症状

要及时停车休息

确有服药或其它饮食需求

请注意食品、药品、饮品上标注的

成分含量和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 生命至上

酒后禁驾 平安是福

综合:央视新闻、玉溪交警、云南警方‍‍‍‍

来源: 云南广播电视台

发布于 2025-09-02 06:44
收藏
1
上一篇:半分钟速览,揭秘中国十大禁菜背后的禁忌与传说 下一篇:公务员出国旅游政策解析,哪些情况下可以?